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王室凋零──周昭王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f_others/WaterMirror1/emperor10.htm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帝王篇

化老和尚著述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王室凋零──周昭王
◎西元前一O五二 ~ 一OO二年
姓 姬,名瑕。周武王之曾孫,即西周第四代之王。時王室漸衰,諸侯異志,故王南巡漢水,荊人以膠舟濟之,行至中流,膠溶舟解,王溺於水中,在位五十一年,諡曰 昭。於周書異記中記載,釋迦牟尼佛誕生之日云:「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一○二八年)四月初八日,平旦時,暴風忽起,宮殿人舍,咸悉震動,夜有五色光氣,入 貫太微,遍於十方,盡作青紅色。王問太史蘇由曰:『是何祥也?』對曰:『西方有大聖人降生。』王又問:『於天下如何?』對曰:『此時無他,千年後,聲教被 及此土。』王命刻石記之,埋於南郊天祠前。」果至漢明帝時,佛法東來,恰千餘年矣。

贊曰
文武周公 德被蒸民 昭王即位 王室凋零
南巡楚國 不幸喪傾 未慎於始 遺害於終
又說偈曰
三分天下二歸心 以服事殷仍恪遵
天命無親德是輔 聖言有量道為公
姒氏貞範宮人敬 太王古訓萬民欽
唐虞揖讓稱盛世 四海謳歌慶昇平

白話解
今天講周昭王,周朝是姓姬的,所以昭王姓姬名瑕,是周武王的第四代曾孫。在中國的朝代當中,周 朝王於天下是最久的,有八百年那麼長;因為周朝講德行,注重道德,所以能那麼久遠。昭王是西周的第四代王,西周到他的時候,王室漸衰;王室就是皇帝所住, 發號司令之處。昭王是個很懦弱的人,假如他不軟弱,王室就不會變衰。王室沒有威信,號令不行,說什麼話,諸侯都不聽了。諸侯各霸一方,好像軍閥割據一樣, 自己在自己的地盤上生根,不聽王室的號令,各自為政,有的專制的、有的獨裁的,都想征服天下。
因為這個,所以昭王想要向諸侯建立他的威信,於是就到南邊出巡;南巡漢水,也就是去察一察各國 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想要藉此擴張王室的威信。可是楚國人(荊人)當時已經非常不忠於王室了,也很跋扈的,知道他要到漢水這兒來巡視,就準備了一艘 大船;這艘船做得並不堅固,是故意用膠水黏在一起的,就叫他坐這艘大船渡漢水。
船行到中流的時候,水把膠沖得溶化了,膠水失去黏力,船就分開了,船不為船,變成一些散木在漢 水裏頭;楚人就預備這麼一個陷阱給昭王上。本來皇帝出巡,所乘的交通工具應該自己預備,不應該坐其他人的,昭王大概頭腦也不清楚,所以就粗心大意,上了賊 船。上了賊船,被人打劫一點還不要緊,這回把性命都丟了。於是昭王就到龍宮去見龍王爺,龍王爺說:「那你就不要回去了!」於是他就回不來,也做不了皇帝 了,就這樣溺於水中。雖然他淹死在水裏,可是他做皇帝的時間也不少,有五十一年那麼久。
《周書‧異記》記載著,在昭王二十四年時,有一天颳起一陣暴風,就像打颶風,把宮殿和人的房子 都震動了;晚上又有五色的祥光,貫於太微(太微就是北斗星,或叫北極星,也就是紫微星),這種光遍於十方(十方是上、下,加上東、西、南、北四方,再加上 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等四隅,合起來叫十方),最後這五色的光氣,都變成了青紅兩種的顏色。
這時候昭王就召集太史官(太史官就是欽天監,欽天監是管天文學和天文臺的;這種官必須明白天 文、地理、人倫),他問太史官:「這個事情主何吉凶?是好、或是不好?」當時的太史官蘇由對他說:「這種境界主於西方有大聖人降生。」釋迦牟尼佛在周昭王 二十四年降生,這時候是公元前一○二八年四月初八,所以釋迦牟尼佛的生日就是四月初八。
昭王又問:「這對於天下有什麼影響呢?」蘇由對他說:「在這個時候還沒有什麼影響,可是等到一 千年後,這個大聖人的聲教將被及此土。」也就是說一千年後,這位大聖人教化的音聲會傳到中國來。當時昭王就叫石匠把這件事情刻到石頭上,記錄當時的情形。 果然到漢明帝的時候,佛法由印度傳到中國,計算起來,這個時間果然是千餘年;所以佛教是應該傳到中國的,這件事蘇由早就有預言了。佛教傳到中國之後,中國 佛法大興。
贊偈是這樣說的:
文武周公,德被蒸民:文就是文王,武就是武王,周公(註 1)輔佐成王,也是周朝的一個聖人。成王年紀很輕,如果周公當時願意自己做皇帝,也是易如反掌;可是周公自己不做皇帝,他幫助成王; 那時他為國家做事那種勤勞,是一般人所不能比的。不要說旁的,就單說他在沐浴的時候,有客人來,有公事要辦了,他就顧不得沐浴,把頭髮挽起來,出去見客 人,去辦公事;甚至曾經在一次沐浴,把頭髮挽起來三次,這叫「一沐三握髮」。
他還「一飯三吐哺」,吃飯的時候,有國家的公事來了,要去辦公事,他就顧不得吃飯,把口裏含的 飯吐到碗裏,出去辦公事,辦完了公事又回來吃飯;曾經在吃一頓飯的時間,三次把所吃的飯吐出來,去辦公家的事情;這叫「一飯三吐哺」。周公輔佐成王,是這 樣勤勤懇懇,盡忠報國,所以說文王武王周公三人的德行被及蒸民。「蒸民」是一般老百姓,也是眾多、很茂盛的意思。
昭王即位,王室凋零:周昭王做皇帝的時候,王室的權力漸漸落到諸侯身上,諸侯不聽號令。
南巡楚國,不幸喪傾:昭王向南邊去巡視楚國,這位皇帝就被水淹死,駕崩了。為什麼?因為他粗心大意,未慎於始。
未慎於始,遺害於終:他沒有在開始的時候小心,不會做事情,所以遺害於終,最後就淹死了。這就是因為他智慧不夠,沒能防患未然,沒能做到所謂的「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所以就被水淹死了。
又說偈曰
三分天下二歸心:這是一個比喻,並不是真的把天下分成三分;這是比方把一個國家分成三部份,其中有兩部份已經都歸心文王了,還剩一份,很容易就能把它征服了。
以服事殷仍恪遵:可 是周文王不但不去征服殷朝,他還服事殷,還是聽殷紂王的號令,這叫「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這是最有德行的。他雖然有兩 分天下了,可是他不造反、不背叛,仍然聽命於商朝,仍然恭敬商朝的天子。文王不造反,到武王的時候就去弔民伐罪了,那就是不恪遵、不尊重商朝了。
天命無親德是輔:天給人的使命,沒有哪一個遠,哪一個近,哪一個親,哪一個疏,或者偏於此,厚此薄彼;不會這樣的,它是平等待遇。但是你必須怎麼樣呢?要有德行。誰有德行,天就幫助誰;你沒有德行,天就不幫助你;所以說天命無親德是輔。
聖言有量道為公:聖人所說的言語都是有份量的,都是重要的,都不是隨隨便便說的,都是特別要緊的。「道為公」是說大道是公正的,不是自私的,是沒有偏見的。
姒氏貞範宮人敬:《詩經‧關雎篇》集註上說:
周之文王,生有聖德,又得聖女姒氏,以為之配,宮中之人,於其始至,見其有幽閒貞靜之德,故做是詩。
周朝的文王生來就有聖人的德行;他又得到姒氏這麼一個聖女做太太,在她剛剛進宮的時候,宮中的人見她有幽、閒、貞、靜這四種德行,就作(關關雎鳩)這一首詩來讚美她。所以說姒氏那種正氣,可以給人做模範,做一個好榜樣,因此宮人都恭敬她,特別敬佩她。
太王古訓萬民欽:太王就是古公亶父,是文王的祖父;由太王而王季,由王季才到文王。太王是周朝發源的一個先祖,他教化晚人有方,總教晚人吃虧,不要佔便宜,要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要對人好;所以老百姓都恭敬他、尊崇他。(註 2
周朝的祖先是這麼有德行,先有太王,又有文王;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而仍然尊重商朝的皇帝,聽命於皇帝。武王得到天下,因為也受太王的教誨,具足德行,所以一般老百姓也都恭敬這位周朝的後人。
唐虞揖讓稱盛世:唐是唐堯,這不是指後來的唐朝,而是堯帝的唐,因為堯帝叫陶唐氏;虞就是有虞氏,也就是舜;唐虞是指帝堯、帝舜這兩位皇帝,揖讓天下,帝堯把天下讓給帝舜,由帝舜做皇帝;「揖讓」就是互相很客氣的。那個時候的人真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是一個太平的盛世。
四海謳歌慶昇平:四海就是東海、西海、南海、北海四大海。只要有人的地方到處都聽見人唱歌的聲音,來歌頌帝堯、帝舜這兩位皇帝善於治理天下,令老百姓民安物富,一切生活都非常快樂,所以那時叫太平盛世。

◎宣化上人講述於一九八七年九月三日

註 1:見水鏡回天錄(二)‧一二三頁‧周公。
註 2:詩經上說:「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這個典故是說,古公亶父在豳這個地方積德行義,領導人民務耕種、行 地宜,人民因此生活豐足安樂,卻引起外族戎狄的覬覦入侵,想侵佔土地和人民,於是人民就要和他們作戰。古公亶父說:「戎狄之所以來攻戰,就是因為我的土地 和人民。人民臣屬於我和屬於他有什麼兩樣?人民因為我的緣故要去作戰,要殺別人的父子,我才能做國君,這是我所不忍為的。」於是就率領眷屬,由豳西漆水之 濱,遷到岐下。結果豳人舉國扶老攜幼,又都相率歸附古公於歧下;別的國家聽說古公很有仁德,也都來歸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