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中國以商圍政基礎削弱兩岸政治疏離之勢已成

臺灣「新南向」VS北京「以商圍政」

 http://www.peoplenews.tw/news/8b29322a-1980-4834-acdb-f067822394b3
 
本文資訊來自美國之音 (Voice of America,VOA) 2016-05-28 10:45
臺灣總統蔡英文就職並發表詳細的就職演講,北京死死揪住蔡英文對「九二共識」的表態窮追猛打,卻完全沒有認真思考大陸對臺灣的吸附能力為何減弱。記者蔡育豪攝影
台商紛紛退出大陸的過程,就是北京對臺灣以商圍政的基礎被削弱的過程。
國民黨政治式微意味著兩岸政治羈絆已斷,所謂文化羈絆因兩岸意識形態完全不同,僅存語言一線。如果政治、經濟、文化三道羈絆日弱,所謂「九二共識」將無所附麗。
5 月20日,臺灣總統蔡英文就職並發表詳細的就職演講,北京死死揪住蔡英文對「九二共識」的表態窮追猛打,卻完全沒有認真思考大陸對臺灣的吸附能力為何減 弱。蔡英文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儘管只是因應大陸台商近年陸續撤資移往東南亞及印度等地的順水推舟之舉,但如果成勢,則意味著兩岸的經濟羈絆將日趨弱化 並走向斷裂。國民黨政治式微意味著兩岸政治羈絆已斷,所謂文化羈絆因兩岸意識形態完全不同,僅存語言一線。如果政治、經濟、文化三道羈絆日弱,所謂「九二 共識」將無所附麗。
大陸與臺灣關係:先經濟後政治
臺 灣在李登輝任總統期間,一度嚴禁台商到大陸投資。為兩岸關係牽線搭橋者,是二戰時期援華的美國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夫人陳香梅。這位陳香梅是位了不起的華人女 性,隨夫移居美國後,憑自己的能力撐開了一片天空,成為美國政壇最有影響的華裔第一女性。從甘迺迪到柯是說林頓前後八位美國總統對她都有政治任命。北京一 直尊陳香梅為上賓,乃因她為中國辦了三件大事:
一是上世紀80年代初,陳香梅是溝通美中關係的「雷 根特使」。她受其表舅廖承志邀請秘密訪華,並攜帶正在候任的美國總統雷根親筆信遞交鄧小平,促使中美關係升溫;二是有感於國民黨老兵思鄉情切,遊說臺灣總 統蔣經國考慮臺灣民眾回大陸探親;三是搭建了台商到大陸投資的橋樑。1989年12月,當西方因「六四」事件對中國採取經濟制裁之時,陳香梅秘密組織了一 個台商投資訪問團進行一次「破天荒的大陸之旅」,開啟了台商到大陸投資之門。
在陳香梅幫助打開兩岸 通商這扇門之前,台商到大陸投資者非常稀少。如今已成世界富商的郭台銘,倒是早看出了商機,早在1988年底就悄悄前去大陸安營紮寨。為何要悄悄前去大 陸?只因當時李登輝政府將那些想到大陸去投資的人視為共產黨,予以政治打壓。我認識一位元台商,說起她當年參加陳香梅那個商務代表團,偷偷摸摸不敢聲張, 先是轉道美國再赴大陸。後來丈夫去大陸開工廠,好幾年中都對親戚說是在東南亞某國工作。陳香梅率領的這個商務代表團非常成功,90%以上都去大陸投資,而 且也都獲得巨大成功。
據中國商務部資料,截至2016年1月底,大陸累計批准台資項目95543個,實際使用台資628.9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台資占大陸累計實際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3.8%。
臺 灣方面的資料是:截至2014年10月,臺灣當局已核准對大陸投資金額約1418.78億美元,而同期臺灣對大陸以外國家和地區累計投資金額約 893.19億美元,大陸占臺灣對外投資額的61.3%。一些學者研究發現,臺灣對海外投資中有不少流向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等「避稅天堂」,其中不少最 終流向中國大陸。這意味著臺灣對大陸實際投資額可能要高於臺灣當局的統計額,有專家估計,台商在大陸的實際投資在2000億美元以上。
政治羈絆奠基於經濟羈絆 
自 從台商如過江之鯽,紛紛湧入中國大陸之後,中國就開始在臺灣推行以商圍政策略,一步一步加深對臺灣的影響,包括對臺灣媒體業的染紅,數年前,我曾在: 《紅色資本滲透與臺灣媒體「靠岸」》中指出,自從2010年6月中國和臺灣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將雙方的經貿合作制度化之後,臺灣的 「政治」(政界)已經無法不聽「經濟」(商界)的吆喝。這一協議簽署之後,香港親北京雜誌《鏡報》曾發表署名陳星戰的文章《兩岸發展之前瞻性思維》,指北 京可能在2013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讓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擔任國家副主席。 文章說,「北京的構想已非一朝一夕,北京的誠意不容懷疑。」若此事成為現實,臺灣大概會成為與香港類似的「特區」。
以 上事實說明,兩岸關係的實質是政治羈絆奠基於經濟羈絆。據台海網資料,現在大陸有各類台商投資企業8萬多家,在大陸工作和生活的台商、台幹、台勞及其家屬 有近230萬人,占臺灣人口總數約10%。即使是蔡英文政府,也不能無視這個群體的力量與影響。事實上,蔡英文在2012年臺灣大選中輸在「最後一哩 路」,就是因為北京包機將大陸台商緊急運回臺灣投票,才讓蔡英文以80萬票差敗選。
由於北京太急於求成,逼簽兩岸服貿協議,希望兩岸經濟一體化的最後一塊鋪路石立即鋪就。但不巧的是,適逢香港發起占中運動,臺灣人尤其是臺灣青年終於看到「臺灣不努力,終將變香港」,奮起發動「太陽花學運」,這才有了今天的民進黨重回臺灣政壇。
蔡英文政府能擺脫「大陸依賴」嗎?
蔡 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其實是為馬政府補交的作業。從2008年開始,上萬家台資紛紛從中國撤離,連大陸鐵杆投資人郭台銘也將部分工廠撤往印度、東南亞等 國。這種撤離並非台商與臺灣政治共同進退,而是大陸的投資環境發生極大變化:一是勞動力成本上升,除了工資增高之外,新一代農民工遠不如父輩老實聽話,動 輒罷工,例如2014年9月,蘋果公司東莞代工廠數千員工罷工,起因是台商眼中的一件小事,即中秋不發月餅和節日獎金;二是大陸的土地成本太高,不僅比東 南亞國家及印度高,甚至比美國中西部州也高得多;三是2008年以來,中國實行兩稅合一,內外資稅收標準並軌,取消對外商的稅收優惠。臺灣的代工業本來利 潤就極薄,上述因素使他們在大陸的投資難以為繼。
台商紛紛退出大陸的過程,就是北京對臺灣以商圍政的基礎被削弱的過程。
在 臺灣太陽花學運之後,蔡英文當選已是水到渠成,臺灣與大陸關係淡化甚至惡化都是意料中事,臺灣輿論也因此一直在強調臺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正在下降,要提升 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過於依賴大陸單一市場的現象。據臺灣財政部公佈的海關出口統計,2001年臺灣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比重(出口至大陸及香港占 全部出口比重,也稱出口依存度)為26.6%,2007年升至40.7%,2010年升至41.8%,2013年降至39.7%,回到2006年的水準。 據此,臺灣方面比較樂觀,認為擺脫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從而達成政治上的疏離。
北京對此則是另一番估 計。據中國商務部今年5月發佈的統計,2015年,大陸與臺灣貿易額為1885.6億美元,同比下降4.9%。其中,大陸對台出口449億美元,同比下降 3.0%;自台進口1436.6億美元,同比下降5.5%。儘管如此,大陸對台貿易逆差仍然高達987.5億美元,臺灣仍然是中國大陸第七大交易夥伴,第 九大出口市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因此,提及臺灣蔡英文政府的未來,都寄希望于經濟難題成為蔡英文政府邁不過去的坎,無法擺脫對大陸的依賴。
除 了上述臺灣與北京的各自考量之外,還有兩個因素是未來兩岸關係無法回避的變數:一是中國經濟進入L型低谷,而且L型的那一橫還呈下滑趨勢,在這種情況下, 就算沒有政治因素,台商也得考慮自身的生存問題,尋找「成本窪地」。二是美國方面下任總統的外交政策是否變化,將取決於是誰當選。
從目前的情況看,臺灣對大陸的經濟依存度確實在緩慢下降,政治疏離之勢已成。大陸方面對臺灣的態度及其批判方向,比如對蔡英文未婚的惡意攻擊,都只會增強臺灣人對大陸的厭惡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