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小國大道理:台灣如何面對變動的東亞棋局

http://www.insight-post.tw/editor-pick/asia-pacific-strategy/20160508/14919

 
亞太戰國策
林伯雍

小國大道理:台灣如何面對變動的東亞棋局

posted on: May 8, 2016
在新、舊政府即將於520交接的前夕,海峽兩岸上頭似乎被一片烏雲所壟罩,一連串的事件,從「陸客來台減量」、「甘比亞建交」、「肯亞事件」,到「中國對台動武民意調查」,來自中國政府的威嚇性手法不斷,一切看似箭在弦上,令人迷惑。(請參閱:中國大戰略下的馬習會)
然而,如為吹散兩岸迷霧,只觀察兩岸的行為互動,必定會有所偏誤。因為所有的事 件,都並非存在於真空的環境之中,它必定存在於一個複雜的整體環境。兩岸關係,它真真實實的鑲嵌於東亞犬牙交錯的權力結構之中。想要了解新政府的兩岸關 係,我們勢必需要站更高的制高點,從東亞的權力結構,來俯瞰兩岸、預測兩岸。以此視野,我們才有辦法理解未來兩岸關係的變與不變。

挑戰者的興起:崛起的中國

過去幾年,東亞在經濟層次與安全層次上,有了幾個重要的發展。首先,在經濟層次,中國在總體GDP正式成為全球第二、東南亞國家協會與中國的經濟貿易區開始運作(亦即東協10+1)、中國與南韓的自由貿易區也正式通過,中國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
其次,在安全層次,中國的盟友北韓擁有了核子武器、中國軍事力量持續快速增長、「上海合作組織」首次擴員並接納了印度與巴基斯坦、中國逐漸加大在南海地區的實際控制權,中國與日本爭奪釣魚台主權,而這一切都發生在過去5年之內。上述的經濟與安全事證都明確的指向同一個發展:中國在區域中的經濟、軍事影響力不斷加大。而其中最重要的蘊含是,中國正在逐步的改變東亞的權力結構。
映證中國帶來的權力結構改變,最明顯的指標便是中國鄰近國家安全政策的改變。面 對中國實力成長,與中國有領土爭議、歷史議題的國家為了要快速回應該局勢發展,便開始尋求對外結盟。中國的鄰國,包括菲律賓、越南、日本,印度,在過去數 年內,分別開始尋求區域外國家不同層次的安全保證或合作。日本積極的打造民主和平之鑽(請參考: 東亞安全新局:卸責的美國與重獲集體自衛權的日本)、菲律賓則是自冷戰結束後重新歡迎美軍進駐前冷戰基地、越南則是大幅度的改善與美國的關係,而印度則是左右逢源,一方面大幅度改善與美國的關係、二方面積極的與日本、美國、澳洲,開展更密切的軍事合作關係。
然而,對於東亞權力結構調整對世界最重要的啟示,恐怕不是對鄰國,而是對於霸權 的挑戰。中國崛起的實力與頻繁的擴張活動,使得彼岸的霸權,美國深感芒刺在背。中國以一個挑戰者之姿,重新喚醒了決策者對權力之間消長的朝夕之爭,中國更 以一個修正主義者的角色,提醒各國行為者,美國不應是國際體系裡唯一的決定者。無疑,美國的霸權地位自進入到後冷戰時期,受到嚴重的挑戰。
Shenzhen_huizhanzhongxin
崛起的中國 圖片來源:https://goo.gl/oe5OwK

維護霸權的美國

在挑戰者出現後,美國霸權顯然只有兩個選擇:對抗(Balancing)、綏靖 (或譯姑息,Appeasement)。西方歷史上,對綏靖有其慘痛的歷史教訓。該教訓出現在二戰前夕,英國首相張伯倫(Chamberlin)為了獲得 和平而不計一切代價的容忍「納粹德國」擴張行為。張伯倫的綏靖政策,讓「修正主義者」1益加願意挑戰現狀,使得被挑戰國的國力不斷被削弱。
ChamberlainMunichAgreement
二戰初期英國首相-張伯倫 圖片來源:https://goo.gl/UIW5Ge
相反而綏靖,唯有對抗,才能繼續鞏固霸權地位。這是美國在二戰結束後,冷戰期間 裡的核心政策。一個疲勞無比的霸權,如果想要維護自身權力地位,也只能疲於奔命的去面對新興的挑戰者。(Kagan, 2014)對於打破美國建國元勳念茲在茲的不介入政策,美國對權力的堅持,似乎變成了新的宿命,然而,這是霸權的宿命。
然而,顯而易見的,美國這幾年的表現,卻並非一個霸權者該有的表現。歐巴馬政府 在外交政策上的過於保守,使得美國在烏克蘭、敘利亞、南海問題頻頻失利。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皆誓言尋求一個更能穩固美國霸權地位的政策,希拉蕊、川普、克 魯茲皆然。不論民主、共和兩黨哪黨獲得勝選,下一任美國總統勢必將會鞏固其霸權地位。然而,這對於台灣,有什麼啟示?
台灣的重要性,向來與大國的權力爭奪有關。國共內戰期間,美國總統杜魯門曾提出 「塵埃落定說」。當時,美國官方對於國共內戰的態度是,「一切等塵埃落定自有分曉」。換句話說,敗亡的國民政府,並不是美國政府的核心利益,美國政府準備 交涉的對象是國共內戰的勝利者。然而,韓戰一爆發,中國共產黨的「抗美援朝」大旗一扛,中共軍隊翻過長白山,美國政府才如夢初醒般的劃下反共陣線,台灣自 此成為美國協防對象,《中美防禦協定》也在1954年誕生。這其中最重要的蘊含便是:台灣具備對抗中國的戰略價值。
在挑戰者興起的背景下,美國如果要繼續鞏固其霸主地位,美國至少要堅持其自1979年以來符合各方利益的賽局結果:「維持現狀」。這使得在未來的兩岸關係中,美國維護臺海現狀的基調勢必加強。

日本的焦慮

日本的焦慮不僅是來自中國的崛起,更是美國政府過去幾年的保守。日本政府積極的 聯絡澳洲、印度、菲律賓,要求美國政府明言「美日安保」範圍及於釣魚台、修改「集體自衛權」,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日本政府一連串的動作,不外乎是尋 求更多的安全措施來讓日本獲得更安全的地位。我們更無法全然排除,日本因為其安全上的考量,尋求與台灣更緊密的合作關係的可能性。幾年前傳出,安倍首相的 胞弟,岸信夫意欲推動日本版的台灣關係法,便是一個例證。
日本安全焦慮下的台日的合作有可能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若以敏感程度而言,台日之間的經濟貿易協定較為不敏感,雙方可以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架構下,以不涉及主權認定的方式推動更積極的合作,便是一個加強雙方關係的立即性選項。
短期之內,日本文官的保守程度,台日之間要出現飛躍性的成長,恐怕不易。除了日本文官的保守外,況日本的外交政策,更必須考量到美國盟邦的立場。然而,一個更加緊密的台日關係,是中國威脅下,日本尋求更加安全地位的合理表現。
Nobuo_Kishi_CTBT_Regional_Conference_2014
日本的政治家-岸信夫 圖片來源:https://goo.gl/eTTZs3

台灣的未來

距今兩年前,芝加哥大學的國際關係教授米爾思海默(John Mearsheimer)做了一個悲觀的預言。米爾斯海默認為,在中國強大的軍經實力下,台灣終究只能走上統一一途。作為一個純然的現實主義者,米爾斯海 默的考量,有其邏輯存在。然而,我們同樣不能忽略,美國霸權的決心、日本安全利益的焦慮,這些都將是未來東亞環境的變項之一。
換言之,米爾斯海默認為,與「台灣說再見」的理由是中國的強大,而促使既有霸權 必須放棄某些利益,在東亞就是台灣。然而,本文的觀點正是因為中國的強大,導致在向「台灣說再見前」,必須先問過美國維護霸權的意志,與日本對安全的疑 慮。而從目前看來,這些在未來20年內,中國的總體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都不足以促成此結果。
John J.Mear-sheimer
國際關係教授米爾思海默 圖片來源:https://goo.gl/Zlfp8b
然而,台灣的未來不只取決於美、日兩國,更取決於台灣政策制定者的決心。即便美 國與日本有意願維護其自身在臺海的利益,如果台灣決策者沒有決心,美日將沒有誘因在承受遭台灣背叛的風險下介入台灣。對於台灣而言,這顯然也不是個容易下 的決定。1971年的美國總統尼克森(Nixon)拋出的「尼克森震撼」(Nixon Shock),片面的改變對華政策,使得中華民國對於外援的介入,始終也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然而,如果三方同時都展現善意與平衡的決心,那麼「維持現狀」 的賽局均衡將繼續維持,不向中方快速傾斜。
未來20年,如果台美日可以繼續維持這種力量優勢,至少是均衡,那麼20年後的 台灣的現狀跟今天台灣的現狀將不會有太多區別,而如果新政府或未來政府想要確保這樣的未來,便必須力圖確保台灣的實力能持續鑲嵌在美日同盟內。如果台美日 聯盟缺乏此默契,那麼台灣未來將非常堪憂。
2016年與1950年的國際局勢,有其類似之處。兩個年代的人,都同樣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挑戰。即便如今中共並不輕啟戰端,然而今日的中共卻更加強大。60餘年前的韓戰,台灣成為了反共陣線一員。冷戰結束二十餘年後的今天,我們似乎看到了大國政治再次上演權力鬥爭戲碼,台灣的重要性又再次浮現。歷史是否又會再次重演?抑或是「棄台論」再次重現?此次,台灣已退無可退。
參考資料來源:
Kagan, R. (2014). “Superpowers Don’t Get to Retire: What our tired country still owes the world.” Retrieved April 28, 2016, from https://newrepublic.com/article/117859/allure-normalcy-what-america-still-owes-world.
林伯雍(2015),〈中國大戰略下的馬習會〉。網址:http://www.insight-post.tw/%E5%B7%A8%E9%BE %8D%E8%88%87%E5%B7%A8%E6%B5%AA%E7%BE%8E%E4%B8%AD%E8%A7%92%E5%8A%9B/20151108/13967
林伯雍(2014),〈東亞安全新局:卸責的美國與重獲集體自衛權的日本〉。網址:http://www.insight-post.tw/asia-pacific/20140708/8341
  1. 意欲改變國際現狀者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