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日本比美國可靠?

http://newcongress.tw/2014/06/01/%E6%97%A5%E6%9C%AC%E6%AF%94%E7%BE%8E%E5%9C%8B%E5%8F%AF%E9%9D%A0%EF%BC%9F/

日本比美國可靠?

日本比美國可靠?                     作者   楊鴻江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從歷史長河可以了解國際舞台人物的動向。大致來說,美國的所作所為是以自己的利益和需要為考量,而非盟國的需要。所謂同盟或承諾的意思是基於雙方的利益一致,否則這種同盟、承諾將是非常脆弱。
今日華爾街日報刊登專欄撰稿人劉罡的文章,非常中肯。摘錄:
————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不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此時的美國由於嚴重的經濟危機等原因,民眾厭戰情緒強烈,再加上美英等國一直寄望於日本能夠對經 濟、軍事實力日益強大的蘇聯起到牽制和抵消作用,所以美國暫時忍下了這口氣,對中日戰爭採取了“隔岸觀火”態度,中國的抗戰也由此陷入了長達四年的孤軍奮 戰慘境。 —
1937年運往日本的戰略物資中,美國佔54.4%。分類來說,美國所佔比例分別是:銅92.9%,各種油料60.5%,汽車及零件91.2%,鐵 百分之59.7%,鑄鐵41.6%,各種機械、發動機48.5%。正是這種實力給美國提供了對日說話的底氣。1941年,德日軍隊有可能聯手會師之際,美 國於8月1日宣布對日本實施全面石油禁運,11月26日,美國國務卿赫爾向日本發出最後通牒,不僅強硬要求日本從中國撤軍,還要求日本與其他國家放棄在中 國的一切權利和治外法權。美國的這些舉措無異於將日本逼入了絕境,而美國自己也應該很清楚,事情到了這一步,一場美日大戰將不可避免。果不其然,日本的 “御前會議”最後得出結論:若按美國的要求辦,日本不但要拋棄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成果,“九一八”事變的結果也必須放棄,這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 的。日本遂決定進攻美國,使中國一舉翻身的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
美國不會僅僅為了保護其在華利益而讓自身卷入一場全面戰爭,美國最後之所以下決心與日本開戰,是基於對全球形勢的評估而做的決定。正因為如此,上世 紀40年代末國共內戰爆發後,面對國軍在戰場上的節節敗退,美國最終決定放棄中國大陸,寧肯“失去中國”,也不肯為中國而冒險打一場蔣介石夢寐以求的“第 三次世界大戰”。站在國民黨和中國自由派人士的角度看,美國此舉不啻是對自由中國的拋棄,是將中國大陸拱手讓與蘇俄勢力,但其實站在共產黨的角度看,美國 在中國大陸退出利益競逐也未必全是件好事。 —-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沈志華在其《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一書中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毛澤東去蘇聯談判對華援助問題,雙方談得很不愉快,毛 這時面臨空手而歸的危險。恰在此時,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發表了一個長篇講話,暗示中國要打台灣盡管打,美國會持默許態度,講話的中心目的就是分裂中蘇,不讓 中蘇結成聯盟。這個事給斯大林造成了很大壓力,蘇聯內部經討論認為,不能讓毛澤東空手而回,如果那樣,中蘇同盟便無法建立,美國人的計謀就成功了。—-
雖然歷史不容假設,我們仍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中國在60年代初與蘇聯鬧僵時能及時開啟對美和解的大門,毛澤東的孤立感、危機感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極端 情緒可能就沒那麼強烈,中國的文革悲劇或許就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鄧小平主政後中國對美和解的進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中國在一步步融入國際主流 社會的同時,經濟實力也日益增強,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們必須客觀地認識到,中美改善關系雖然對兩國都有利,但良好的中美關系對中美兩國的 重要性卻並不是同等的,換言之,假如沒有中國的廉價商品,美國的經濟固然會受到一定負面影響,但國家的發展進程基本不會因此而改變,而如果沒有美國的市 場,中國的全球崛起必將無法持續下去。
也正因為如此,如果美國一旦認定在華牽涉過深有損其全球戰略利益時,不能排除美國會像上世紀30年代後期和50年代那樣,再次採取疏離中國的態度。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種想法屬於天方夜譚,鑒於中國目前龐大的經濟體量和市場規模,以及中美兩國經濟利益相互糾纏、依賴之深,美國“拋棄”中國幾乎是不可想象 的。但是,美國目前正加緊推進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談判不正是有將中國排除在外的趨勢嗎?美國方面肯定會意識到,一旦中國被排除在 TPP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之外,作為中方的報復,美國在進入中國市場方面也會平添許多障礙,美國為什麼明明意識到這一點還在積極推 進這兩個很有可能將中國孤立於世界主要市場之外的協議呢?
這說明與上世紀30年代末和50年代時一樣,美國不會讓自己的全球戰略利益被自己的在華經濟利益牽著鼻子走。當然,中國當前的實力畢竟遠非上世紀 30年代和50年代時可比,在美國進行全球戰略布局時中國正日益成為一道繞不開的坎。比如面對烏克蘭危機,中國給俄羅斯及時送上的4,000億美元天然氣 購銷協議大禮包,就讓美歐高高舉起的經濟制裁大棒失去了不少威勢,給普京及時送上了一粒定心丸。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與美國在 全球競技場上仍然不是同一個重量級別的對手,不能排除美國的重返亞洲最終會演變成一個“亞洲北約”對中國實施遏制包圍的局面,如果中國陷入這種被美國主導 的國際社會所孤立、疏離的處境,上世紀60和70年代的一幕有可能重演。
和比自己強大的鄰國打交道,從來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與這種強鄰維持一種鬥而不破的關系,或許最符合自己的利益。———————-
這篇文章給台灣一個啟示:
面對不放棄武力統一的中國,如果不是顧忌美國,解放軍早就封鎖基隆、高雄了。
根據民調統計:美國人認為當美國有危難,誰會來救他們?美國人認為英國和以色列。那麼同樣情形,大多數台灣人也認為只有美國和日本會出兵救台灣。然 而,美國有可能為了它的需要放棄台灣;而日本不會。這並不涉及民族的誠信或偏好,而是基於日本也是為了它自己的需要,一旦失去台灣,日本在航海經濟利益及 軍事防衛將無法承受這種後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