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为什么 10 年前的《魔戒》三部曲,现在依然能秒杀市场上绝大多数电影制作?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509150



为什么 10 年前的《魔戒》三部曲,现在依然能秒杀市场上绝大多数电影制作?

抛开剧本不谈,比如角色造型,不同城邦的服装,半兽人和强兽人的差别;比如背景音乐,大战中的苏格兰风琴;比如cg特效,猛犸和座狼等等,都远超市场上的一些影…
关注者
4634
被浏览
243067

108 个回答

没想到大家对这个回答这么热情,非常感谢!已经又更新了配乐部分,差不多快补充完整了!(2016.06.25)

为什么《魔戒》/《指环王》(以下统称魔戒)三部曲放到今天来看依然能秒杀市场上绝大多数电影制作?因为这个三部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基本等同于当年的《教父》三部曲和《星球大战》三部曲。换句话说,《魔戒》就是奇幻电影中的《教父》!这样的杰作很可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一遇的——在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历史上,除了1957年的《环游地球八十天》带了点科幻/奇幻味道以外,从来没有一部正经的奇幻电影拿过此奖,连提名影片都极少有。我们看到奥斯卡评委也并非特别青睐《魔戒》系列,前两部除了几个技术奖项和一个摄影奖外,居然在重要奖项上一无所获,直到第三部才补偿式的给了十一项大奖——特别是包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原创歌曲!下面从几个部分进行分析。

首先,导演。彼得·杰克逊是拍摄《魔戒》的最佳人选,没有之一!几乎可以说,他前期整个电影生涯都是为《魔戒》做准备的,born for this。

《魔戒》曾被粉丝们认为是不可能拍成电影的!托尔金的这个系列作品,在西方的影响力之大,很多人都把它比喻成我国的《西游记》。
《老友记》里这段戏说明了在美国魔戒何等家喻户晓,所以罗斯才觉得乔伊不知道甘道夫是谁简直不可思议!

在《魔戒》三部曲之前,只有1978年拍过一部《魔戒》的动画片,只能说拍得中规中矩。不过彼得·杰克逊最初就是因为看了这部动画片才与魔戒结缘的。17岁的他在威灵顿到奥克兰的火车上用12小时看完了《魔戒》原著——这书还是捆绑别的东西买来的。从此成了魔戒迷。
1978年的动画片《魔戒》是这样的
戒灵是这样的

看到评论中的提示,我也记得欧洲拍过一部电视剧版《魔戒》,补充一下:1993年,芬兰出了一部270分钟共9集的迷你剧集,其实不叫指环王,而叫《霍比特人》——不过9集中其实只有一集改编自托尔金的《霍比特人》,其他8集改编自《魔戒》。这里有B站的视频链接:【奇幻】指环王 1993年芬兰电视剧版 英文字幕 ,贴几张图大家感受一下。
片头就很有五毛特效感
咕噜姆你肿么这样肥呀……
这是……四个流浪汉?
弗罗多与甘道夫!WTF……忽然感觉86年版《西游记》特效和服装水准高大起来

1995年,刚拍完《恐怖幽灵》彼得·杰克逊已经小有名气。他看了1993年斯皮尔伯格拍的《侏罗纪公园》,心想以这种CG技术,完全可以呈现《魔戒》中土世界的效果了!于是PJ鼓动东家米拉麦克斯公司从索尔·扎恩兹手里买下了《魔戒》的电影改编权,自己则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概念设计、特效展示等等。最初他找到了迪士尼,但当时迪士尼的CEO听说两部《魔戒》预算高达1.2亿美元就打了退堂鼓。前期为彼得·杰克逊投入了1000万美元的韦恩斯坦兄弟急了,要求PJ在三周内找到买家,当PJ走投无路找到新线的老板鲍伯·沙耶时,沙耶看到PJ的前期工作后说了一句著名的金句:“《魔戒》原著是三部曲,电影为什么不拍成三部曲呢?”估计PJ当时亲沙耶的心都有了!于是,一个之前拍过N部电影总票房不足3000万美元的B级片导演拿到了这个电影史上前所罕见的大制作系列。

不过这可不是侥幸成功,PJ之前的《罪孽天使》就已经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他在《群尸玩过界》以及《罪孽天使》等片子中对特效的运用已经极为纯熟和具有独创性——《罪孽天使》中主角凯特·温斯莱特和泥人共舞的段落非常奇幻美妙,已经具备了《魔戒》中一些场景的雏形。为了这个系列,彼得光剧本写作就花了3年!这当中他把每一个细节思虑成熟,在电影开拍前已经画出整部电影的分镜头脚本;像以往那样,彼得用黏土或雕刻制作出怪物模型,用三维制作出未来的镜头运动——换而言之,在还未开拍前,整部电影已经在制作人员眼前成型了。

从1995年到2001年第一部《魔戒》上映,PJ准备了整整六年!没有这样熟悉原作及耗费心血做准备的导演,怎能拍出这样史诗般的奇幻三部曲?

其二,这是特效精益求精,成本精打细算,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做到了近乎完美平衡的奇幻史诗三部曲。

很多人以为《魔戒》三部曲是投资巨大的商业片巨制。我印象中在三部曲上映完之前,国外一些网站估计的成本为4亿多美元,平均每部1.3亿多!其实呢,三部曲的总成本是2.8亿美元,平均每部9300万美元左右。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看看与2001年的《护戒使者》同年上映的几部商业大片投资规模:《珍珠港》1.4亿美元;《哈利波特与魔法石》1.25亿美元;《古墓丽影》1.15亿美元;《剑鱼行动》1.02亿美元;《人猿星球》1亿美元;《人工智能》1亿美元;《侏罗纪公园3》9300万美元;《尖峰时刻2》9000万美元……看到了么?一部《魔戒》连全年成本最昂贵的前五都进不去以《魔戒》的规模来看(三部曲的参演人数超过两万六千人!),这个三部曲拍得简直省钱之极!

为了节省成本,PJ创造性地提出三部曲采用背靠背拍摄的方式,也就是很多场景是放在一起拍摄的,而不是拍完一部再准备另一部。他还充分利用了新西兰人力便宜、政府支持、退税政策等优势,不但以低成本拍完影片,还为自己的故乡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广发展了旅游产业,树立起维塔公司世界顶级特效公司的神话……这些近年来哪部电影哪个导演能做到?

相对于成本上的节约,PJ拍《魔戒》对场景、服化道、特效乃至用光、配乐、摄影等则是精益求精!这个三部曲创造了无数记录。我当年介绍影片时写了一些文章,在这里引用一些数字和实例,来看看这个系列制作得何等用心、精致、严谨、考究:

为了保证场景的真实性,《指环王》的特技小组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动用电脑生成片中的景物和建筑,影片所需要的场影多用实搭的布景拍摄。最重要的布景,比如“霍比特”人的小屋,都被制成原大,而另外一些被制成缩比模型。维塔工作室制作了68个缩比模型,多数是1/35的,也有1/14、1/4甚至1/2的,有些模型相当大,比如为拍摄“地下岩洞桥大战”的一场戏,工作室制作了一个巨大的1/14模型,有6.4高,20米长,13.3米宽。这些模型非常细致,可以经得起特写和环绕镜头的考验。

为了体现“中世纪”的特点,杰克逊请到了真正的铁匠为他们打造兵器。100个主要人物的兵器是用钢铁做的,用来拍近景;更多的用轻金属铝制作,用来拍中景格斗场面;至于那些用来拍远景的橡塑兵器,更是难以计数。他们总共制作了48000件道具,其中包括1000件手中制造的盔甲、200件手工缝制的皮革服装、以及超过2000件兵器。同样,维塔工作室对于演员的化妆也精益求精,他们为片中演员制作的塑胶面具多达10000多个。

7:7年,彼得·杰克逊等人为《魔戒》工作的时间。
28:《魔戒》三部曲中主要人物的数目。
68:维塔工作室为三部《魔戒》制作的缩比模型数。
100:在电影拍摄初期,美术部门每天要给杰克逊过目超过100张“故事板”草图。
100:维塔工作室的人员根据彼得·杰克逊的照片做出了超过100个“咕噜姆”不同表情的雕塑头像。
274:274天,《魔戒》实拍的时间。
300:《魔戒》最复杂的特指场面所需要的图层数。一个图层就是一种需要合成的元素,图层越多合成就越复杂。
350:维塔工作室为《魔戒》工作过的人数。
1500:《魔戒》三部曲特技镜头的个数。
9000:为准确表现“咕噜姆”的表情,维塔工作室为它设计了超过9000种头部肌肉的不同形状。
10000:《护戒使者》开头大战场景中出现的人数。
10000:维塔工作室为《魔戒》制作的塑胶面具总数。
48000:维塔工作室制作的道具总数。
25000000000000000:25兆吉,《双塔》特技制作所处理的字节数。

特别要提到的是,PJ拍《魔戒》时极其重视环境保护和尊重当地文化习俗!三部曲拍摄历时 274 天,总共使用了 350 个专门搭建的拍摄场景,在整个新西兰境内共有 150 多个外景地(包括 30 个环保部场地)。在使用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拍摄之前,导演杰克逊必须先通过专业律师获得在保护区拍摄电影的许可。律师须向当地和环保部门递交报告,以确保环境未受到破坏。另外,电影拍摄现场的人还必须确保不会破坏当地的文化象征。鲁阿佩胡山(Mount Ruapehu)对于当地毛利人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按传统要求,毛利人是不能直视此山的山峰,对该山脉进行绘画或摄影也被认为是无礼的。因此,杰克逊与部落长者们约定,《魔戒》 可以拍摄该山脉,但要使用数字效果(比如增添熔岩)使其无可辨认。

第三:美学风格:追求真实质感,保持导演风格,气象万千又完美统一。


尽量少用CG特效,是《魔戒》与近些年的大部分大制作电影很不同的一点。魔戒三部曲用到了大量实景拍摄、实体特效,只有在必须时才使用CG特效。PJ的想法是追求真实的质感!把影片当成历史/史诗大片而不是纯粹的奇幻电影来拍,希望呈现出“确实可能有这样一个中土世界,有这样一些独特的种族和独特角色”的感觉。事实上,维塔公司在CG特效方面当时并不是水准最高的公司,它们最擅长的也是实体特效、化妆、缩微置景等方面。尽管维塔用到了当时比较先进的Massive软件来生成大量军队,但其CG制作水准还是不如像工业光魔ILM、数字王国DD这样的老牌特效公司。但维塔有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就是他们很便宜!可以说,彼得·杰克逊在魔戒中呈现的,不一定是当时最出色的CG特效,但肯定是性价比最高的。

《魔戒》三部曲是以打造精品为目标制作出来的,一般好莱坞商业大片那种流水线作品完全无法媲美。它做到了既有商业性又保持了足够的艺术性。彼得·杰克逊的导演风格在影片中非常突出,完全可以把这个三部曲看做是“作者电影”。在这个三部曲中,PJ展现出了多种美学风格:优美、崇高(壮美)、悲剧等。这是很多好莱坞商业片导演所无法呈现的。

霍比特人的夏尔是一派平和、优美甚至有些慵懒的田园风景。
戒灵出现等一些场景则阴森恐怖,黑暗邪异,特别有PJ早期电影那种怪咖cult片气质。
一些大远景则充满宏大、壮美的崇高感。反衬出护戒远征队微不足道的力量和超越小小身体的巨大决心、勇气。
罗翰国的场景充满一种逝去的悲剧美感,特别是旗子被风吹掉和国王悼念死去的儿子看到永志花两段。

第四:选角!

和现在大多数商业大片不同,《魔戒》没有选用具有巨大票房号召力,但同时可能身价昂贵的一线大明星来参演(这在现在往往是票房保证),PJ眼光独具地采用了老中青三结合的方式,集结了一批老戏骨、中年个性演员以及非常有潜力的年轻演员!而且以英国演员、澳洲和新西兰演员为主,既符合托尔金是英国作家的身份,又有了演技上的强力保障——而且还不贵!(回答已经太长,就不一个一个演员贴图了,除非大家强烈要求每人一图)
我们来看看PJ的选择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精明和有眼光:

老戏骨——
伊恩·麦克莱恩:被册封爵士的英国老戏骨,演过大量的莎翁剧,功底深厚。之前很少演商业大片,2000年刚出演了《X战警》里的万磁王,就被PJ拉到中土来演关键角色甘道夫。在电影里老伊恩能文能武,既有同志之爱(那个,是对护戒远征队的爱啦……),又有温柔之情,还有勇武之姿——那句“You Shall not Pass”经他之口简直帅呆了!

克里斯托弗·李:如果说伊恩老爷子是正剧大师,克里斯托弗·李爷爷就是邪典之王!他一辈子演过近300个角色,大多都是怪兽电影、恐怖片、邪典电影等。剧组中他是唯一见过《魔戒》作者托尔金并和他多次交流过的人,堪称资历最老的魔戒迷!PJ为了请他颇费了一番心血,后来PJ把找人画的一些概念画发给他看,他才认同了这位导演。我在老爷子去世后发过一条微博,简单列举了一些老爷子的丰功伟绩:看到一堆娱乐号在纪念克里斯托弗·李,有些... 来自电子骑士

中年骨干派——
维果·莫特森:在本片之前,他一直是半红不红的美国演员。《红潮风暴》、《98惊魂记》、《超完美谋杀案》、《月球漫步》等很多影片里都演过配角甚至男二号。他身上既有一种浪漫情调,又有硬朗甚至颓废气质,非常符合“健步侠”阿拉贡这个角色。

凯特·布兰切特:

西恩·宾:酱油专业户!专演各种表面坏、死得快的配角,从007的黑队友到《国家宝藏》的大反派……

米兰达·奥图:

新锐力量——
伊利亚·伍德:

奥兰多·布鲁姆:


第五,配乐!
《魔戒》开拍之初,很多魔戒迷都猜测可能是约翰·威廉姆斯或者詹姆斯·霍纳来担任配乐。我们真该崇拜彼得·杰克逊的选人眼光,并庆幸没找上面的两位大师 ——不是他们不够好,而是他们不够适合《魔戒》,尤其是彼得·杰克逊的《魔戒》!霍纳太过柔情蜜意,缺乏凌厉和诡异之风,很难配合上《魔戒》中的黑色基调;威廉姆斯则太过于正大宏伟,没有剑走偏锋的奇崛幽暗。这两人一个好比武当道士,一个像少林方丈,但只有霍华德·肖这种身兼正邪两派绝世武功的人, 才能完全吃透《魔戒》,把灵动唯美和阴暗惊怖完美结合在一起。

霍华德·肖是加拿大多伦多人,他在多伦多认识了加拿大老乡大卫·柯南伯格和“周六夜现场”的创始人洛恩·迈克尔斯,在后者的帮助下,他当了五个播放季的“周六夜现场”音乐导演,创作的这个电视节目主题音乐由此广为人知。而风格独特、阴沉诡异的柯南伯格更是和霍华德·肖一拍即合,当年两人就是邻居,十三四岁时,霍华德·肖就常常看着这位大他三四岁的老乡骑着机车玩电影。所以几乎所有柯南伯格早期影片的配乐,都交给了霍华德·肖(除了《死亡地带》)。凭着柯南伯格早期的影片《同伙》、《录像带谋杀案》、《蝇人》,这位最初喜欢萨克斯和爵士风的作曲家开始了他的恐怖惊悚片配乐生涯。瞧瞧他接的活计,不是蒂姆·伯顿的《艾德·伍德》,就是大卫·芬奇的《七宗罪》、《心理游戏》、《颤栗空间》,或者是《沉默的羔羊》、《入侵脑细胞》、《偷窥》这样疯狂、混乱、诡异的电影。他对营造阴沉的情境可以说是有独门绝技,最善于通过繁复的编配慢慢释放出一种内在的压迫性。他不像汉斯·季默那样把流行因素随意拿来,总体上,霍华德·肖依然采用着交响乐的曲式,但像他那样在《入侵脑细胞》里运用沉郁的低音铜管营造阴暗气氛,用鼓声催动紧张气氛,再配上大量不和谐的管弦乐器,简直能让你陷入抓狂的歇斯底里中。这就好比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摇滚乐一样,以名门正派气功修邪派掌法剑法,简直开山裂石、无坚不摧。《赤裸的午餐》也是如此,霍华德·肖请来了著名的爵士萨克斯手欧涅·柯曼,他的冷酷乐风和霍华德·肖搭配出一种迷幻晕眩的效果,配上柯南伯格的奇幻画面,把这部极难改编的晦涩小说演绎得相当出彩。

到了《魔戒》,霍华德·肖似乎突然火山喷发,把电影配乐做到了一种极致!他极富创造性地把古典交响乐、圣乐唱诗、世界音乐、电子乐、新世纪音乐融合在一起,加入凯尔特、非洲、印度等音乐元素谱成了一部魔幻史诗。《魔戒》中种族众多,场景庞杂,但在霍华德·肖的操控下,精灵族的音乐空灵而富于哀伤诗意,而打击乐的疯狂节奏则刻画出了索隆的邪恶恐怖,唯美、恐怖、壮观、紧张,各种情感元素都得到了完美地展现。霍华德·肖为《魔戒》找来了一群世界级的音乐人,第一部里恩雅的主题曲突出了世界音乐元素,而第二部则变成了另类女声伊米莉亚·托瑞妮,第三部则有美国著名女高音蕾妮·弗莱明、传奇女歌手安妮·莱诺克斯和爱尔兰长笛大师詹姆斯·高威为本片配乐润色。即使独立来看,《魔戒》的配乐也可以称为是极其出色的发烧天碟。现在,好莱坞作曲家因为时间关系一般都很少自己指挥乐团了,而霍华德·肖则指挥了整个《魔戒》所有音乐演奏,他对这部作品的心血也可见一斑了。

我极为喜爱《魔戒》三部曲的电影原声,买过美版、欧版等三四个版本总计十多张CD,真是百听不厌!下次拍照片放上来。

(尽量找时间把这个超长的回答更新完!感谢大家的期待!)
1)演員不論,所有參與影片的工作者都是魔戒迷或托爾金迷,對中洲有愛。大家想到能把半世紀前托爾金所描繪的中洲展現出來,所有參與者都與有榮焉,願意傾心倒意做到最好。
2)《魔戒》一書的影響力夠大,讓紐西蘭政府批准導演在某些保護區拍攝,甚至出動軍隊幫忙。這些場景在影片拍完後就撤除了。
3)製作團隊強大,一流的概念設計師(Alan Lee, John Howe)奠定了影片的美學,WETA工作室(道具、武器、特效等等的製作)有硬實力做到導演的要求,電影配樂 Howard Shore 做得有多好就不用我說了。
4)導演把故事說得順暢,大場面的氣勢有做出來,演員稱職。
5)暫時想到這些,歡迎補充。
泻药。
许多好回答珠玉在前,也来说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推荐一本书,《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诸位有兴趣可以看看,也许会对PJ和魔戒系列有更深的印象。
老魔戒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王者归来》,上映于2003年,距离今天也已经有12年了。没有人可以否认这系列电影的伟大,没错,它是幻异电影史上的巅峰之作(注意并不只局限于史诗魔幻)。但是我还是想略微指出,题主的说法也并不严谨;以2000年Fellowship的数码特效质量来看,是远不如今日的;而有了大量进步的2003年的Return,比之今日的特效水平也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客观的特效进步。真正让LoR的观看体验如此震撼的并不完全倚靠CG、合成等等数码特效技术本身,而是创作者的特效思维。
例如魔戒1中莫利亚门口水怪的段落,仔细看大图会发现在水面细节、触手细节方面瑕疵很多,还是显得比较“假”。然而创作者意识到这个CG水怪制作上的难点,因而减少了水怪的镜头,强调触手和角色的互动。
通过切得很碎的镜头、运动性很强的运镜方式、强烈的音效和音乐效果、阴暗的色彩设计,创作者不仅没有让这个制作上相当拖后腿的水怪模型成为弱点,反而强化了这一段落的紧张感,令人叹服。
再看一下魔戒1里对米那斯提力斯的建模水平,显然可以感觉到比较力不从心,用光和远景质感还是有些CG感。
这是魔戒3中米那斯提力斯的远景,水平上了很大的层次。
这是魔戒3中米那斯提力斯的细节水平。
反观魔戒1中米那斯提力斯的细节,不仅镜头少,也利用夕阳光效,加强阴影,明显不如三年后的版本来的细腻真实。然而,镜头里利用光效的这个方法很有意思,不仅可以掩盖当时建模水平上细节方面的不足,反而体现出王者之城落日余晖的韵味,不可不谓心思巧妙!
以上的例子说明两点:
1、CG等数码特效技术在2000-2003之间的发展已经如此迅猛,更不用提和现在的差距,进步还是很大的;不能说当时的技术仍然可以秒杀今天。(就算是和国内比也不能这么说。好比你外婆用一个农村灶台就做出来一桌好菜,你拥有高档厨房却连炒个鸡蛋都糊;一桌好菜确实秒杀糊鸡蛋,但是并不能说土灶台就秒杀高档厨房。倒不如说,要是你能学会外婆的手艺,那就牛逼了)
2、技术不足被创作者非常牛逼地掩盖了,并且还达到了更好的效果。这是魔戒剧组的高明之处。
以上是关于特效方面的;题主虽说抛开剧本,但我们不能不说,老魔戒三部曲之所以如此经典,更重要的是在它创作、制作两方面的高超水准。
彼得·杰克逊是一个绝对的电影天才。要知道,他是一个对于幻异、邪典电影拥有极度痴迷的影迷;说实在话,类似于《魔戒》这样的题材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他对于特效、魔幻世界、极端心理的痴迷使得他早在幼年间就开始了制作模型、拍摄超8短片的尝试。这些内容在我文首推荐的书中有详细和有趣的介绍,大家可以去了解。
总之,PJ是魔戒整个团队成功的最重要保证,他在前期工作中的完美主义、超凡的想象力、敏锐的判断力,帮助包括概念设计师、模型设计团队、选角团队等各个工种超乎水平地完成任务;他在拍摄工作中的吹毛求疵、赏罚分明使得整个拍摄工作完成了超额的素材(这对于后期来说太重要了);在后期制作中对于特效的了解程度、将特效从制作提升为创作的努力……充分证明一个好的导演对于电影来说有多重要。(新三部曲拍摄时初定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当时好多老三部曲的演员就不高兴了。其实吉尔莫也是个不错的导演,《环太平洋》。)
况且,PJ也不光是导演——由他创立的维塔工作室,如今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多高就不必说了;单说他们为了这部电影,把当时颇为昂贵和低效的大场面特效软件Massive Software经过不断实践,修改成接近今日的版本,直接影响到了后来的大型战争特效制作领域……除了星战等那几个和魔戒同等体量的片子之外,你能找到另一个因为一部电影就改变了一种特效领域的例子嘛?
(Massive是一款非常厉害的大型多人场面制作软件,能够制作出多达数十万的互相独立、能产生动作的士兵;现在它也有家用电脑版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一探究竟。)
而从整个电影的内容创作角度来看,我不详细分析,就举一个很小的例子:
魔戒1的开场,也即整个魔戒系列的开场。(啧啧,看看这个镜头,真特么漂亮。这可是九戒灵唯一一次正常形态出场哦)凯特·布兰切特的配音缓缓进入,节奏掌握很讲究,不断淡出到黑、由黑淡入。(这一段配音的人选也斟酌了很久,足见创作者的谨慎)
进入第一次魔戒战争的片段,节奏变化,黑场消失,音乐起,旁白略去,气氛提高。
魔戒遗失,再度节奏减弱,旁白起,音乐落,淡出淡入频繁。注意整个这个段落的影调、色彩和摄影,全部的暗调子,缓慢和充满所谓“史诗感”的镜头设计,基本是用黑白灰三色,非常克制。
缓慢的空镜,整个段落压抑、沉闷,充满洪荒之感。足足将近8分钟,已足够让观众极度沉浸,然后——
镜头一转,50年后,沧海桑田——色彩明丽,镜头平稳,景深悠远,人物形态闲适,音乐转换为著名的“Dancing Hobbit”。(这是公映版的剪辑顺序,导演版不同)
除了使用这样一个极度克制与鲜明的段落对比,还有什么能将观众快速引入这个神奇而辽阔、黑暗的中土世界,然后再进入到美丽、田园诗一般的夏尔?若非创作者深刻地去解读了原著中对于田园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又怎能表达出这样的情绪和思想?正如邓嘉宛老师所说,这些创作者都是热爱着中土的啊。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但正是这样充分使用电影艺术视听技巧的手段,使得本片永远是电影史上的经典,而绝非仅仅因为特效。
关于剧本问题,不详细介绍了。原著三部曲的内容、芙兰·沃尔什和彼得的强大夫妻档、长时间的打磨都促进了这一点。
当欣赏完这三部电影时,我们常会恍惚,仿佛那二维平面投射出来的世界才是真实,而自己身周围的一切均是虚妄。那神奇、瑰丽、危险、辽阔和壮美的中土世界,不正是电影这造梦艺术最完美的代言么?
巅峰的史诗文学原著、巅峰的导演、巅峰的团队:何止秒杀今日院线电影?
看过一个官方的纪录片叫《镜头下的中土》,几乎记录了整个魔戒三部曲的拍摄过程。有很多细节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
视频地址:bilibili.com/video/av54
最近开始重新看花絮,慢慢补图上来好了,不过因为最近要考试所以估计龟速。用手机可能排版奇怪请不要介意。
在拍凯兰崔尔的时候,原著里面她的眼睛是会闪烁星光的。然而忘了是当时的技术不能达到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就是后期做不出来。于是导演就让在凯特(饰凯兰崔尔)的对面开了六个照灯,让灯光映到凯特的眼睛里,这样拍出来的盖奶眼睛里就会有“星光”了。
多米尼克(饰梅里)在拍第一部跳到船里过河的戏的时候,脚被一颗钉子刺穿。西恩(饰山姆)也在第一部片尾追弗罗多的时候脚被刺穿,但是因为那次拍摄整体效果很好,一直咬牙坚持到最后。

开花(奥兰多,饰莱格拉斯)拍特技镜头的时候断了一根肋骨,维果(饰阿拉贡)踢头盔的时候踢断脚趾。演金雳的约翰皮肤对假面具过敏,脸上除了眼睛周围都肿起来,却还带着面具拍整天。
演博罗米尔的肖恩恐高,在拍雪山还是爬山戏的时候坚称自己绝对不要拍。但是最后他还是让剧组用一架直升机把自己送上去。
当时剧组没有造雪机,只能用一种特殊材料代替。那种材料特别不透气,几乎所有演员埋在雪里都皮肤过敏了。
当时的后期貌似也做不出工业巨子萨鲁曼的兵工厂,所以兵工厂内部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请人做的模型,再用微型摄像机拍出来。
拍阿尔温骑马那一段,推摄像机的小哥一遍又一遍的跟着马跑,只为了让摄像机和阿尔温的马平行。

维果是所有人的男神,演员兼画家诗人摄影家。他用相机记录下了整个拍摄过程中各种美好的悲伤的时刻。在拍摄结束以后,为了给所有人一个惊喜,他把所有的照片都贴在一辆化妆车里,并且最后买下了那辆化妆车。










演皮聘的比利被派去和开花汇合。比利第一眼见开花就说他一定是演莱格拉斯,开花很开心,从此一直和比利关系很好。
为了表现出四个人的默契,四个演霍比特人的演员被安排在一起生活了两个月。

西恩一直担当着伊利亚(饰弗罗多)爸爸的角色(hhhhh),对他特别照顾。

伊利亚特别能睡觉,在哪儿都能睡着。



西恩拍摄的时候也带了妻子和女儿来。所以在第三部结尾山姆和演他老婆的女演员接吻三次才过以后,西恩很担心他老婆会生气。
维果在拍摄结束后还亲过多米尼克(饰梅里),亲的是嘴。多米尼克表示不太能接受。
多米尼克和比利关系特别好,就像电影中的角色一样。他们两个和演干豆腐(甘道夫)的伊恩在一辆化妆车上,因为两个人太闹腾各种放摇滚音乐,伊恩总是会发出反对抗拒的怪声音。
演阿尔温的丽芙为了演戏专门学骑马,最后还是骑不好,只能给器械上套了一个马头。开花演魔戒的时候刚刚大学毕业,丽芙担心他会被舆论影响到,一直充当知心姐姐。
在拍摄结束后一年,剧组为了补拍一些情节又聚在一起。大家都很高兴,但是也都清楚,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所有人都在一起的机会了。
(看完时间很久啦,难免记忆会有些偏差,有错误请指出,谢谢~)
有评论说用各种昵称看起来比较困难,干脆就把饰演角色在括号里标明啦~
这就是艺术与商品的区别啊
上个世纪的《三国演义》,几十年了都没法超越。
技术都有,不难,艺术上差太多,差距近乎绝望,并不是五毛特效的问题,烂片导演给他一百亿,也是五毛的感觉。
发现自己有点答非所问,那么我补充一下我对《魔戒》视觉特效的看法,放在最前。
《魔戒》特效放在现在也不落后的原因是,他生在最好的时代,即模型特效时代的末尾和数码特效时代的开端。
为何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模型特效经历了《金刚》《科学怪人》到《2001漫游》《大白鲨》《异形》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到了顶点,所以在《魔戒》中兽人们的脸才那么栩栩如生,这是魔戒视觉特效成功的基础。
而有节制的数码特效更是将视觉效果推上巅峰。为何说是有节制的特效做到的?这也是为何这是最好的时代的答案。看往后的《变形金刚》《异星战场》,包括技术狂人卡梅隆的《阿凡达》特效水平都不低,但有没有哪个效果能完爆《魔戒》,就是因为他们用数码特效太多,而现有的数码特效技术还不足以构建一个足够真实的世界。《阿凡达》中,所有的潘多拉马和龙都是以数码模型构建的,但他们的动作呈现显得怪怪的,就是因为用数据模拟一只动物奔跑的动态是一件很难的事,更何况还是人们没见过,结构奇怪的动物(而且很大程度上和卡梅隆硬要给所有潘多拉星动物安上的六条腿有关,谁见过六条腿的马怎么跑!)还有一个衡量特技水平重要的指标就是毛发的呈现,《极地特快》《贝奥武甫》《超人总动员》里的毛发表现都是灾难级的,之后也没有哪部电影能完美用数码特效展现“纤毫毕现”的,《阿凡达》也没有,纳威人头发常常会像海飞丝广告一样随风飘扬,减分不少。但《魔戒》里的模型头套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这些就直接导致观众认同感不强,产生“今不如夕”的感觉。除了细节,全景展现也很考数码特效工作者,娜美星虽华丽,还是比不上实打实的新西兰风光啊!《魔戒》则因为技术所限,绝不去无意义的去挑战技术难题,也不会毫无意义的加入特效镜头,利用绝美的自然环境营造史诗背景,只有关键点如巨龙攻击白城,猛犸等镜头维塔工作室用尽全力拍好,最终技术与叙事和谐融洽。
现在很多电影都热衷于使用模型,来达到最真实的效果,如《盗梦空间》《疯狂的麦克斯4》等。
但话说回来,现在数码特效技术还是在突飞猛进的,雷德利•斯科特和卡梅隆们都在努力把数码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当这个瓶颈突破时,就是电影的新时代了!
中国电影特效还差得远着呢,又没有积累,有只想着堆钱就能砸特效,还喜欢玩大的(各种奇幻片,要批评徐老怪,特效那么磕碜,还要在《龙门飞甲》里玩龙卷风……),还不如老老实实拍个《汉江怪物》,从简单基础的做起,缓一缓浮夸之气。
===========
因为《魔戒》歌颂纯真、善良、勇敢的主题简单,真挚,普世,直触人心。加上恰当的宏大且传统的叙事手法,剧本又是奇幻文学中舍我其谁的经典,电影便直直的通往神作之路了。我觉得主题是最重要的,最简单最真挚且积极的主题会引起最多的共鸣。
国产电影和美国的差距不仅仅在技术上,还在美国类型片大半个世纪积累下来的经验,这些是看不到的。如果让现在的中国电影产业来承担拍《魔戒》的重任,首先说剧本:摸不到主题。中国的导演总是想表达深刻,这种爱情友谊勇敢的主题他们不屑于用,各种阴谋论三角恋加入,最后弄个四不像;再说叙事,彼得大帝的各种航拍、慢镜绝对使不出来,没这个经验,不知道怎么拍,往哪拍,最后导致格局显得很小。同时偏缓的节奏,国内剧组也掌控不了,我还没见过哪个国内导演拍商业片有这个底气慢慢拍,不怕观众烦(《刺客聂》不算),好莱坞有过莱昂内这样慢节奏的成功榜样,所以人家不虚,《魔戒》摒弃了这个节奏的话,情感力度和史诗感就不够;选角,尼玛主角肯定要拉黄晓明范冰冰什么出来,就不说了(虽然好演员也不是没有)
综上,有《魔戒》成功基础的魔幻片还没出现,加上电影本身的素质,所以无人超越;中国奇幻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去看解救吴先生了,回来再补充)
看看指环王的纪录片就知道,一个几百人的团队在主创的带领下拼尽全力的为一部作品细致到每一个细节的力臻完美,以理性雕琢,以激情的创作,这样一部巨制怎么可能不大放异彩。电影以技术为基石,以艺术为栋梁最终一定是以智慧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作为它的塔尖。
要真是和美国差距十几年就好了。星球大战1是1977年拍的,现在有国产片的视觉效果比它强吗?
记得以前看过魔戒的花絮 惊叹于导演皮特杰克森选角的眼光 里面九位护戒小分队成员的演员的性格和他们塑造的角色的性格基本是一致的 后来九位主演在拍完这部电影后在身上不同部位纹上了精灵语的九(金劈的扮演者没有纹 但是他把他的替身撺掇去纹了)导演也在身上纹啦精灵语的十
演咕噜的演员安迪瑟金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棒的动作采集演员 塑造过各种角色 记得有一场是咕噜在水中的戏 那时候新西兰是冬天溪水全部结冰 剧组把溪水融化掉 安迪就在冰水里演完整场
有一场在平原里奔跑的戏 演人皇的维果莫特森脚趾断了 演精灵王子的奥兰多布鲁姆肋骨断了 演金劈的替身演员膝盖脱臼了 他们三个就带伤这样一直跑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小叶子最魔性的那句they are taking the hobbits to Isengard 就出自这个场景
几个演霍比特人的演员关系特别好 他们和演甘道夫的伊恩麦凯恩爵士公用一个化妆车 中间有个帘子 结果四个霍比特人是有点怕甘道夫然后又带着点敬畏 就像电影里的感觉一样 维果莫特森是个万人迷 所有人都喜欢他 他是诗人画家摄影家会十种语言 开花甚至说想成为他 他拍下了最美的开花 到现在我都想要看到那张照片 可惜并没有公开 演霍比特人的比利说开花身上仿佛有花香 好痴汉的说
三部曲一共就只有三位女性主要角色 所以说片场基本都是男演员 但是当几位女演员拍戏的时候总会带来不一样的氛围 剧组在拍戏时还遇到了新西兰的洪水 但拍摄还是进行了下去
其实魔戒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但对我来说有句话 那年林谷斜阳正好 奥兰多布鲁姆纵身下马回眸一笑将众生倾倒 开花简直一见误终生
感谢魔戒三部曲让我的童年十分充实 初中时候看了魔戒的书 幸好有魔戒 让我免受言情小说的毒害 以后一定会去趟新西兰 去看看霍比屯 还想看看维塔工作室的博物馆
曾听
大咖说过,全球能做这种千军万马顶级大场面cg的公司,只有彼得这个工作室。所以不管十几年前还是几年前,这个技术你不行就是不行。因为这种项目本来就不多,所以自己摸索自行开发的机会很少,经验也不可能copy。比如被知乎er口诛笔伐的《捉妖记》,这电影里的cg生物和真人演员能做很复杂的互动,捉人在手或者骑着上蹿下跳,也是好莱坞的特效导演才会的玩意儿,是真正的好莱坞特效水平。对比一下已经是国内一流特效水平的《九层妖塔》,里面怪物和人基本都是快速一两下直接打倒,没有多少互动,就知道拍个特效电影就多难了。
至于概念设计的水准就更加老生常谈了。现在中国文艺界连怎么做设定怎么做标准化都还得从头学起呢。这跟情怀没多少关系,也跟原著多大影响力没有必然关系。
能把一部这么庞大项目电影做好,首先靠的是专业能力。
七十多年前的《乱世佳人》放到今天为什么能秒杀绝大多数电影?几百年前的四大名著放到今天为什么能秒杀绝大多数小说?几千年前的诗经放到今天为什么能秒杀绝大多数诗歌?
题主在题干中补充了一些内容,似乎是在影射国产电影现状。如果把矛头针对于国产,那么技术问题确实是根本问题之一。 但这并不能解释目前国外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境地。您可以前后捋一捋,几十年来奇幻史诗片拍成功了的,只此一家。《魔戒》以后,几乎没有一部奇幻片再能与它相比。这对于拥有全球最强大制作力量的好莱坞来说,不觉得有些诡异么?
原著是电影的素材,我们从原著谈起。我觉得某个人如果开创了某种潮流,这固然值得尊敬,但这个人既是潮流的开创者又是终结者,这就显得有些可怕了。托尔金就是这么个人,“魔法世界里的战争”这种设定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不过托尔金倾尽半生心血,将《魔戒》写得太过完善,成功地让后来者没的写。你想写个人英雄主义的冒险故事,托尔金那里有;你想写举国之力的宏大战争,托尔金那里有;你想把幻想中的世界观完善一点,不过意思,托尔金连编年史和文字都设计出来了,你怎么写才能够超越他呢?
某种文学体裁有其固有生命力,我们都知道宋朝单提“诗”是不能与唐朝相比的。比方浪漫主义被李白写绝了;现实主义又被杜甫写绝了,再写前人写过的东西是没有意思的,那就只好“另辟蹊径”。西方奇幻小说自托尔金之后也有这种倾向:《地海》《哈利·波特》用很长篇幅描述青少年心理成长;dnd的集大成者《龙枪》也把关注点放在心理层面上;《冰火》重在写实的权谋……总而言之,《魔戒》几乎满足了所有人对于奇幻世界的基本幻想,它使人心满意足。
恰时新千年,维塔特效公司的CG技术刚好可以满足要求。同时,电影语言也日臻成熟,再碰到彼得杰克逊这样的人才,一切都那么水到渠成。《魔戒》之后,好莱坞的奇幻片比较出色的有《加勒比海盗》、《哈利·波特》系列,再差一点有《木乃伊》系列和一些吸血鬼题材的影片。这些片子的体量是没法与《魔戒》相比的,总得来讲还有些疲软。与其说后来者能力不足,不如说是《魔戒》把头起得太高。《魔戒》是奇幻片的集大成者,这可以对比莱昂内拍的西部片来看,他的许多概念,包括对西部历史的思考,并没有太多的独创性。但是电影语言发展到六十年代刚刚好,他适时出现将思想与技术拢了一下,就拍出了《西部往事》这样的经典。而我们也都晓得,《西部往事》是西部片最后的挽歌。
其实,再往前去看,《魔戒》以前的奇幻片境地更差。数得上的都是一些儿童文学改编作品。同样是幻想类题材,奇幻片跟科幻片的地位简直天壤有别。知乎上还有个问题没什么人回答:为什么好莱坞 A 级制作科幻片的比例高得出奇? - 电影这大概是由于许多“思想家”混杂于科幻创作者当中,“乌托邦”、“反乌托邦”这样的思考要通过科幻的载体表达出来。反之,想要利用奇幻这种载体表达深度思想的话,似乎只有“宗教”这一条道路可走了。
后记:我没有系统的学过文艺学,好多东西都是想当然,不敢奢望说的都对,只想多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我希望知友们发现我的错误能及时指出来,也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
最期待重映的影片没有之一!
这种问题下,我只想实名鄙视下那些百度了一串东西,搞了几千字上万字答案的回答。
你骗赞,他愿看我管不着。
我只说,如果说电影,只是表现了原著的冰山一角,但电影本身,即是电影史上最好的电影,加上星战可以有之一。
指环王电影不论从人物造型,道具水准,电影技法,cg特效,还有电影配乐,都堪称顶级,至于为什么顶级,懂的自然能动,不懂的百度下也大概能懂,百度了还不懂的,拜拜,我说再多您也不懂。
其实指环王系列最厉害的一点,在于细节的把握,从导演到演职员的一票托尔金迷,他们能把所有应该表现的细节表现到最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指环王>电影里的细节好到内行找不出毛病。
还是举个例子吧,托尔金本人是个语言学家,他为指环王中各种族人造了各种语言,甚至精灵内部的不同族群比如昆雅和诺多都有差异。
当然,一般看看电影的人理解不了这些细节的作用,可是当阿拉贡每次用精灵语和叶子或伊纹聊天的时候,这种细节就会使内行沸腾;当我看到白蛉墓碑上的如尼文碑文后,暂停了半个小时抄写,然后到处查资料,最后证实,碑文的内容不是一段乱码,而是真的碑文,这个镜头只有大概三秒。
所以,从细节可以看出指环王是一部用心的电影。
用心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认真两字,认真只会做出漂亮的东西,比如<勇敢的心>,而用心可以赋予漂亮以灵魂,所以指环王卓越。
我不承认现在国内的cg水平赶不上十几年前的指环王,但用心做好的细节,真不是cg来决定的。
本来想说你看的太少的,后来发现也不是。
特效这个东西吧,目前看来确实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强的,但是如果论及艺术修养、审美能力、文化素质,甚至是制作能力和管理能力都不一定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好了,而且现象级的电影的出现完全是偶然的,就算是彼得杰克逊自己拍的《霍比特人》三部曲质量都有所下滑,匡论他人呢?
而且从心理学上讲,人很容易回顾过去而轻视现在,历史上烂片也不少,但是大浪淘沙都被淘汰了,剩下的都是精品,你现在去电影院看的电影才刚刚加入竞争,还没被市场淘汰(没错我就是充满恶意地觉得目前大力宣传的电影都会被无情地淘汰),当然会产生今不如昔的感觉,其实很正常。
赞同很多人说的“看花絮”这个观点,这就足够。
只说一件事:
第一部里萨鲁曼在艾辛格高塔里指挥半兽人伐树大炼钢铁,哦不,打造武器装备。
那些半兽人在电影里足足砍倒了一大片树林子,各种巨树轰然倒塌、连根拔起啊!
而实际上呢?
拍电影时一棵树都没有砍!
为了尊重当地法律,不破坏植被,剧组采购了一棵大树,刨坑埋到土里,
从多个角度拍摄拔树而起的镜头,然后剪辑师……妈蛋啊这就成了乱砍滥伐了,实际上居然没有活树被砍倒!
以上是第一部的花絮里的内容。
所以说“看花絮”真的能感受到太多看电影里没法发现的努力,真正担得起“杰作”的称号。
不理解影片为何依旧经典的可以去看一下每一部的蓝光花絮。这几十个小时的花絮可以看出电影幕后的所有职员有多努力。
顺便向译者邓老师表白
尊重原著
(这个是哈利波特的导演ˊ_>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