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

Re: [問題] 奮不顧身的理由

關於這種現象其實可以參考一本麥田出版的翻譯書:戰鬥力(Fighting Power)。這本書 是以數據量化的模式呈現二次大戰中英美盟軍與德軍戰鬥力指數的分析報告,其中以後勤 、裝備、訓練模式、指揮統御等方向對軍隊為何有戰力進行了詳盡解說。 以人因要素來講,軍隊構成之成員的凝聚力便是一個很重要的戰鬥力指數。 二次大戰期間相對於美軍幾乎是一盤散沙、一戰即潰的慘狀,德軍部隊卻時常保持著以一 換三甚至是五的交換率,部隊傷亡高攀至超過七成死傷都還崩不下去繼續戰鬥...相對地 、美軍大約一成五傷亡就是崩潰限界點了,很少有單位能夠呈受在這以上的傷亡繼續咬牙 挺住。 這樣的秘密是什麼呢?其實很大一部份秘訣在於德軍的人事制度設計。 德軍的徵兵體制不是由一個全國統一的單位負責,而是各個軍團司令部與師指揮所在後方 都設置有各自的補充兵站,你是什麼地方出身的人就會進哪支部隊。裝甲、航空、海軍等 技術兵科為特例,優先選走體格與意願和學歷較高的士兵,但分發下部隊時的基準也是盡 量挑同鄉多的地方發放,或是按士兵本身的意願分發。 這個體制確保了新兵不是孤伶伶一個人上前線,他能和同批入伍的鄰居或好朋友們一起受 訓、一起下部隊、一起服役、一起調動。負責指揮這些新兵的軍官也會是與他們出身相近 的同鄉,會願意花費更多心力教育他們,使新兵能夠儘速融入部隊裡發揮戰鬥力。 同樣的,德軍軍官亦享有很高的人事主宰權,團以下的部隊主官基本上都享有自己單位裡 的人事任命優先權位,今天一個德國上尉連長升任少校營長,他甚至可以要求把自己以前 的連副一起拔上來作營部參謀,勤務兵也可以優先選用認識的原單位官兵。坦克車的車長 換了單位,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整隊車組一起調走。 當然這種人因主導的人事制度,也造成了德軍參謀後勤作業的極度混亂與缺乏效率,黑帳 與不明項目乃是日常現象的一部份。裙帶升遷也是個為人垢病的問題。 可是相對於美軍一切崇尚科學化管理的人事制度,德軍的人事制度在發揚戰鬥力方面就好 多了。美軍在二次大戰期間由於大量擴軍,所以由戰時人力資源委員會(WMPC)組織後方 的全國統一徵兵業務,所有體格合標準的男丁都會被召入新訓營裡受訓,不分出身地點分 配到各支新編的師或艦艇上服役。由於徵兵標準看的是體格而不是專長,因此很多海軍艦 艇的官兵可能是來自一輩子都沒看過海的猶他州摩門教徒,或著是旱鴨子的威斯康辛州伐 木工。 這還不算什麼,更惡名昭彰的是美軍的補充兵制度。基於將所有士兵看成巨大的戰爭機器 中之小螺絲釘,以科學管理的信念來說小螺絲釘必須要達到徹底的均質化,才便利後勤的 統一替換。因此美軍將所有負傷、後送、休養的士官兵,與新訓完成的菜鳥士兵都不分青 紅皂白地塞進補充兵營裡,而補充兵營將會對前線最缺兵、剛經歷過一番惡戰而損失慘重 的單位優先撥人補齊編制。如此一來,補充兵便能以最迅速的效率將被打殘的單位編制滿 員,按德軍標準要花三個月重建的師,在美軍卻只要花上一星期不到就又能開上前線作戰 。 但是補充兵制度的齊頭式平等造成了對美軍士氣與戰鬥力之重大摧殘也是事實。由於是一 視同仁毫不講道理的人事體系,所以就算你是空降部隊或裝甲部隊的傷兵,傷癒康復後也 不會歸建原單位,而是直接作為步槍兵補進一般部隊裡。相對地、需要接收特殊專長士兵 的空降與裝甲部隊,卻會接收到一大群沒跳過傘沒開過戰車的菜兵。 更糟的是,這些菜兵從本土新訓營出來後就被打散,他們下部隊之後沒有一個認識的朋友 ,部隊裡又全都是一些梯數比他老N倍的老兵。老兵們也都會因為"接到補充兵一定是我們 又要上前線了""反正新兵是子彈磁鐵、很快就會死"等心態,而放任新兵在戰場上自生自 滅,不加施以援手。如此一來,擁有補兵快速優勢的美軍,反倒在前線成為了士氣總是在 崩潰邊緣的素質低落烏合之眾集團。 當然美軍精銳部隊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例如空降兵與陸戰隊有自己的新訓中心,所以 101空降師在本土訓練整裝後是整批開上前線作戰的,部隊裡都是同梯好友,戰鬥力指數 就高高在上,團結一致。但是101師沒有自己的補充兵中心,所以隨著部隊傷亡戰損,補 充進來的新兵就全都是上述的補充兵營之產物(從裡頭募集志願者,所以在一堆菜鳥裡勉 強心理素質算比較高的了),所以素質也就跟著越打越低。 精銳部隊有許多搞人的訓練或是部隊傳統,目標都是給予入營新兵一種再社會化的塑造作 用,使其經歷過一種共同記憶養成同袍情誼共患難的意識。舉例來說,只有跳過傘五次的 士兵才能加入空降部隊,他們又都佩戴著傘徽與獨自的跳傘靴,所以這些士兵會刻意紮起 褲管、佩戴傘徽,在普通士兵面前趾高氣揚地炫耀"我跟你們這些凡人都不一樣"的差異點 。蛙人部隊的天堂路、美國陸戰隊的地獄周、諾曼第大空降裡E連的庫拉利,都有異曲同 工之妙。當然,在戰場上經歷過激戰的併肩戰鬥情誼,會比以上的訓練還要更來的堅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4.58.209
ssarc:很棒的文章!但美國軍人救自己人的形象卻反而在現代深植人心 11/07 15:53
Swallow43:"戰鬥力-德國與美國陸軍的表現(1939-1945)" 可以參考 11/07 16:00
Swallow43:麥田出的這本,跟高仔大所說的一樣 11/07 16:01
Swallow43:啊 漏看第一段就寫清楚了.....別理我 ORZ 11/07 16:02
JosephChen:Captain Sobel:感謝我這麼機車 才能造就不凡的E連 11/07 16:10
ckshchen:德軍:他日市場花園,看我以一擋百 11/07 16:40
wittmann4213:沒法子,美軍最強的大規模殺傷武器叫作好萊塢。 11/07 17:48
omsoc:"Band Of Brothers"就有提到老兵從醫院"逃兵"的事 11/07 18:18
starfury:樓上,不是無線電嗎? :p 11/07 18:24
amurosheu:德軍也是無視一堆東西去換戰鬥力的呀... 11/07 18:25
amurosheu:這本書的確是好書就是了,很愛 11/07 18:25
vt1009:美國制度最大的惡果不是射向羅斯福總統的魚雷? XD 11/07 18:30
vt1009:難怪陸戰隊很重視傳統跟傳承(學長)制度 11/07 18:31
vt1009:戰爭爆發快速動員的海陸有些傳統被廢棄 戰前老兵就在抱怨 11/07 18:33
vt1009:戰後傳統又恢復時 動員進來打過仗的老兵又罵這哪是海陸?XD 11/07 18:35
Swashbuckler:抗戰前期的中國也是這樣 11/07 19:15
Hartmann:大推 11/07 20:26
LCAC:這本我也看過 裡面提到美軍在戰後曾經邀請哈爾德領銜的前德軍 11/07 21:03
LCAC:軍官團來訪 並請他們對美軍教範提出評論 哈爾德毫不客氣的說: 11/07 21:05
LCAC:你們美國人的軍官教範怎麼寫的 活像要軍官必須是個全能、料事 11/07 21:06
LCAC:如神的全能天才.....(以上是憑印象打的) 11/07 21:07
trumpete:大大推 11/08 11:53
roseritter:類似的說法也出現在南北戰爭中 烙跑的名聲傳回家鄉 11/08 23:32
roseritter:比死還難過 只好硬上 11/08 23:32
chuckbrown:push 11/09 16:12
shena3033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