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全球小資悲歌:美國台灣平慘,薪資水準居然和 15 年一樣

http://buzzorange.com/2014/10/15/the-american-middle-class-hasnt-gotten-a-raise-in-15-years/

BO》導讀:「國內自認為中產階級的比例,從將近過半下滑到 27%,自認為中下階級的比例,反而提高,專家擔心,如果薪資停滯、社會沒有向上流動的機會,一旦中低收入的階層越來越擴大,社會對立的氣氛,也將越來越明顯。」這是《TVBS》今年五月做的報導,新聞標題是:薪資沒成長,「中產階級」向下流動?
我們老是開玩笑說自己哪叫中產階級,薪水已經多年沒長大,過去還沾得上中產階級的邊,現在只能說自己是貧戶階級。
再看到今年八月的新聞,香港公布一項民調,超過八成的香港人認為,要有房子才能算是中產階級。薪水這麼低,我怎麼買房子呢?要有房子才算中產階級,這對香港人和台灣人來說都是個心酸的笑話,連離公司附近的房子都租不起的人,不成了一級貧戶?
中產階級沈淪的現象不只是台灣、香港等亞洲地區而已,據說美國的中產階級的薪資水準跟 15 年前一樣。美國有多慘?來看看以下這篇編譯自《FiveThirtyEight 》的文章〈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 Hasn’t Gotten A Raise In 15 Years〉(美國中產階級已經 15 年沒成長),用數據帶你看這個「社會中層的失落年代」。
想像一下此畫面:
時間在美國的 1988 年,年齡定於 40 歲,白皮膚,高中畢業,已結婚。主角若設定為男性,大概會是個全職工作者;若為女性,就不一定有工作,也許顧家帶小孩,煮飯外加整修花園。
而後,時光流淌了 25 年,美國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多樣和豐富,教育程度也越來越高。儘管結婚率下降,多數人偏向獨居,但是在職場上,男女工作比率已幾乎達到平等。
不過,時局更迭,仍有一件事情沒變:美國中產階級的年收入中值遲遲沒過 52,000 美元。
  • 與 15 年前相比,中產階級薪資低了 9%
上周,美國政府公布了 2013 年的收入和貧窮線數據,該結果讓大家開始擔憂,不禁猜想且加以質問,是否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已停止往上攀升?而且,還不是在 6 年前的經濟衰退後才開始停滯,大約從 15 年前開始,大眾對於蕭條後的經濟黑影就十分有感。
詳讀數據後你還會發現,儘管相比之下,近幾年來的經濟似乎有復甦跡象,典型的美國家庭還是無法晉升高收入族群:中產階級的收入還是比經濟衰退前的低了 8 %,和 1999 年的榮景相比,更是低了 9 %。
不過,單看家庭收入中值其實無法呈現整體的概況,在其停滯不前,甚至是下降的曲線背後,我們可以發現許多隱含的問題和因素,像是人口老化、工作模式改變、教育制度改革、美國家庭結構的重組,以及經濟體本身的短期變化。
但是,要了解美國中產階級的實際概況,確實可以先從收入中值入手,再進而探討更多可變因素。那麼,我們就先從家庭收入中值開始看。
什麼是家庭收入中值?很簡單,就是家庭收入介在國家整體收益的中間點。有些家庭賺得比你多,有些則比你少;許多記者將這些落在中間點的家庭稱為「典 型家庭」。但是你會發現,隨著時代和趨勢的改變,家庭收入中值所呈現出來的數據,變得難以判別整體概況,彷彿數字背後有雙魔手,會在你自以為得到結論時, 又瞬間讓你陷入萬般困惑。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經濟體和時局變得更複雜。
參考下圖想像一下,有間飯店裡面住了五個人,最窮的人年薪 30,000 美元,而最有錢的人一年可以賺到 70, 000 美元,其餘三個人的年薪則平均分布在兩者之間,收入中值為 50,000 美元。隔年,除了最有錢的人,其他人的年薪都多了 10,000 美元,而最富有的人則因為退休,可以一年提領一次 40, 000 的津貼。

多數人會覺得自己的收入增加了,但收入中值其實沒變。這個情境絕對是過度簡化了整體狀況,但它代表了一種經濟趨勢。平均上來說,每個人會在 20 或 30 歲時得到升遷並加薪,最後在 40 或 50 歲時達到收入的最高點,然後隨著退休在即,數字再逐漸降低。
因此,若其他條件相同,這代表嬰兒潮群族,那累積財富的一代,一旦退休,就會將整體收入中值拉低。
  •  人口老化不是主因,家庭結構改變也絕非高收入絆腳石
相比之下,人口老化帶來的影響就比較容易控制。舉例來說,我們可以觀測一個人在多少歲時賺了多少錢。觀察下列圖表,我們能得知收入中值是如何隨年齡 變化,細節必有些微不同,但趨勢是相仿的:在 2000 年之前,整體收入往上攀升,然在 2000 年之後,數字直落。可見,人口老化不是構成跌落趨勢的主因,收入整體持續下滑,年齡此因素所扮演的角色相對不重要

除了人口老化可以探討,我們還可以從婚姻觀點來看此問題。現今,越來越少美國人想建立家庭,就算結婚了,生育率也不高。這代表典型美國家庭的大小正 在萎縮,導致一個人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來養活更多的人。想像一下,一個人年薪 50,000 美元和一個家庭年總收入 50, 000 美元之間的差別有多大。
經濟學家通常會根據家庭大小來調整薪資,提高獨居人士的年薪,然後將一家四口的年收入降低。如下圖所示,在 2000 年以前,此類調整的確造成許多影響;不過,重點來了,在 2000 年之後,調整後和未經調整的收入趨勢幾乎相同。
所以,很顯然地,家庭結構的縮小也無法解釋過去 15 年來的慘澹停滯。

  •  調整計算模式改變不了事實,1999 年後盛況不再
美國目前也不斷在調整計算模式,分類方式包括種族、教育程度,還有居住地區。但是,由圖可見,不管政府怎麼將人口分門別類,收入在 1999 年後就是持續停在低點。
除此之外,1999 年到 2007 年間的提高收入理想就已不被多數團體和機構看好,那遑論接著 2007 年而來的經濟蕭條?

在 1970 年,美國有 55 % 的收入是由總收入位居在 60 % 附近的家庭所賺取。這些家庭被知名的 Pew 研究中心歸類於「中間層」,因為他們的收入又介在所得中值的 3 分之 2 到一半之間。但是,到了 2013 年,本來的 55 % 和 60 % 兩個數據皆掉至 45 %。在 2012 年由 Pew 研究人員提出的報告中,我們所處的 21 世紀,幾乎是「社會中層的失落年代」

所以,「美國夢」是什麼?對許多人來說,就是抱持著「我們會比上個世代更好」這種理想。不過,若依此而論,這夢想勢必流於空想。
舉 1970 年代為例。剛邁入成年,那些美國人的薪水確實遠超過他們的父母。但是,到了 2000 年代,正值 30 歲壯年時,他們的收入就開始停滯,現在到了 40 多歲,他們的薪水已經低於他們父母正值同樣歲數時所賺取的薪資。

上述所有的圖表和數據其實可以化成同一張圖:
屬於強韌經濟體的美國,現今已讓中產階級陷入無盡掙扎。經濟衰退後,原本停滯不前的窘境轉變成不斷下降的困境。
所謂復甦,如易折的花,力量薄弱,形體易碎。想追回從前盛況,實難。
政府能做什麼?人民又能怎麼自保?這些問題,留待大家一同討論。
(資料來源:FiveThirtyEight,圖片來源:FiveThirtyEightWonderlane

Posted by:

Alice Lee
我喜歡 Lana Del Ra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