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

中俄伊三國軸心對世局的衝擊

http://www.peoplenews.tw/news/d0ae894b-8816-4dfc-ad06-361b22ea42a4

015-01-27 12:08




現任台灣智庫副執行長,馬偕護專助理教授。念物理卻誤打誤撞進入國際政治領域,希望協助打造一個有公義、自信、尊嚴、獨立與繁榮的台灣,讓下一代可以專心實現自己的夢想。

世界正呈現新的海陸對峙的戰略格局,後冷戰時代的和平紅利已經用罄,更劇烈的衝突已然出現,中國-俄羅斯-伊朗正結合成新的陸權國戰略軸心。(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世 界正呈現新的海陸對峙的戰略格局,後冷戰時代的和平紅利已經用罄,更劇烈的衝突已然出現。中國-俄羅斯-伊朗正結合成新的陸權國戰略軸心,與美、日、印 度、以色列、阿拉伯世界、歐盟等勢力展開對峙。這可能會是百年前一次世界大戰的升級版。當然是否真的會出現世界大戰情節還有些距離,但種種跡象與第一次世 界大戰前的發展趨勢十分類似,給人不甚樂觀的感覺。
中國崛起固然是改變世界戰略格局的大事,但這是 直到中國透過種種和平或軍事手段以改變東亞區域戰略秩序後,大家才發現中國對於所謂「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根本嗤之以鼻。北京認為這只是意圖拘束中國發展 成為超級強權的話術。中國近幾年更是在東海與南海對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進出」,有意突破這些國家所構成的第一島鏈攔截網。北京也在印度洋投入重資建 構其珍珠鍊戰略,現更將其南海的珍珠鍊與東海結合,提升為海上絲路,在東亞與南亞積極擴大其勢力範圍。
相 對於中國崛起,俄羅斯則是在冷戰結束後經歷混亂與消沉,直到普丁上台後方有回穩的跡象。而這個重新站起的俄羅斯,不滿自己在冷戰初期被歐洲國家的拋棄與輕 視,放棄原先與歐盟整合的歐化路徑,轉而回到沙皇傳統,將俄羅斯定位為歐亞國家,對北約及歐盟的向東擴張採高度敵意,並意圖讓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回歸到蘇聯 時期的領域。俄羅斯2007對愛沙尼亞的網路戰爭、2008對喬治亞開戰、2014年奪取烏克蘭克里米亞與協助烏東叛軍等、其背景都與此有關。
美 國在九一一後的阿富汗反恐及之後的入侵伊拉克,形同幫伊朗剷除其東西兩邊的敵對勢力,使伊朗-敘利亞軸心瞬間成為中東最具支配性的力量,遜尼派的阿拉伯國 家對此緊張異常。所謂的伊朗核武問題,會從2004年原先只是聯合國武檢發現有部份異常的小問題,在四年內迅速成為威脅區域穩定的核武爭議,與這個戰略背 景脫不了關係。畢竟與已經多次試爆的北韓,以及也曾公開展示核武的巴基斯坦不一樣,伊朗實際上距擁核武還很遠。因此核武爭議會成為中心點,更像是歐美等國 以此作為對伊朗施壓的手段。只不過這個施壓能力又往往被伊拉克內亂、敘利亞內戰,包括殘暴的伊斯蘭國等情勢而被抵消。
總 體態勢來看,中國與東亞及南亞的衝突,俄羅斯向西與歐盟的對立,以及伊朗西向中東的擴張,這三個國家根據各自利益而發展的軍事鬥爭點與對象,對彼此間形成 相互呼應與掩護的態勢,形成這三個國家出現背靠背(back to back to back)的潛在合作關係。而這個合作模式在先前所呈現的是中俄於聯合國庇護伊朗。之後隨著俄羅斯與歐盟的對立日烈,迫使俄羅斯向中國急速靠攏,再加上習 近平「一帶一路」大型計劃,基本上將中、俄、伊朗,以及中亞與東歐若干親俄勢力,透過巨型基建計畫的支撐加以整合,使得中俄伊的合作軸心在軍事安全面向 外,也出現經濟與物資往來聯結的基礎。更有趣的是,這個「一帶一路」的聯結方式與戰略構圖,與二十世紀初期前德國提議建立之橫跨歐洲與中東,聯結德國與奧 匈帝國及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三B鐵路」,有異曲同工之妙。
與中俄伊三國軸心呈現對立態勢的是延著 東海、南海、印度洋、阿拉伯半島、東歐等區域而呈現的戰略圓弧帶。有包括日本、越南、菲律賓、印尼、印度等對中國強勢擴張的警覺,有巴基斯坦、阿拉伯世 界、埃及、以色列等國對伊朗-敘利亞核心坐大的憂慮,也包括烏克蘭、羅馬尼亞、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等對俄羅斯意圖的擔心。美國在此再度扮演歐亞大陸之外的 域外平衡者角色(Off-shore Balancer),如同其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角色一樣。事實上,沒有美國的支撐,面對享有戰爭中「內線優勢」的中-俄-伊朗聯盟,這些國家是很 難招架的。此外,土耳其、蒙古、阿富汗會因其所處的特殊位置,在監控,甚至是阻絕俄羅斯-伊朗、俄羅斯-中國、中國-伊朗的合作聯繫上成為兵家必爭的戰略 要點。但這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同之處,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發生在歐洲的戰爭,而這次卻是整個歐亞大陸都被捲入,一旦出現類似一次世界大戰的衝突, 其強度只會更高,範圍也只會更大。
當然,中-俄-伊朗三國不是真正的同盟,這個軸心說只是根據其作 為與分工關係所賦予的認識,與二戰時德國-義大利-日本有具體的軸心結合相差甚遠,現在推測是否會帶來戰爭是有些牽強。但另一方面,現在的確出現陸權與海 權大國,在沿著歐亞大陸的陸海交界處展開世界規模的對峙。今天看到中國「一帶一路」與美國「下湄公河合作計畫 + TAPI 油氣管線計畫 + TPP + TTIP」的對立,也似乎有著一戰前德國三B鐵路對英國三C海港對抗的影子,
有人曾說全球化時代會減少戰爭,但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各國的金融互賴不亞於現今,歐洲皇室彼此間還是親戚關係,但只要一顆子彈就燃起歐洲的漫天戰火,而現在的經濟互賴更強化社會底層的相對剝奪感與貧富差距,我們實在沒有樂觀的理由。
對 滿腦子以閃避台海戰爭為終極目標的台灣政壇菁英來說,必須要思考戰爭在未來可能會無法避免的狀況,特別是因為非台海與非兩岸因素,但卻發現自己處於兩岸軍 事衝突的漩渦中。固然大家不願看到這種情形發生,但也不能拿「一旦認知上認為會有戰爭,反而讓戰爭更容易發生」此似是而非的邏輯蒙混。先及早準備以因應可 能的發展,這是領導者的必要功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