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知識》國際中文版
騙子和惡霸比較容易成功?
你能不能靠撒謊、行騙、脅迫來成就美好人生?
有人認為「做好事本身就是回報」,不過當個惡霸或騙子,得到的回報會更大嗎?兩項新研究顯示,安分守己的好人,說不定真的會屈居人後。
第 一項研究刊載在《人格及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美國華盛頓大學妮可‧茹迪(Nicole E. Ruedy)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舉止不道德的人,事後會體驗到「騙人的快感」(cheater's high)。該項研究的受試者做了幾項明顯有機會作弊的測驗,接著讓他們填寫問卷回答事後感覺如何。結果作弊的人平均會比誠實完成測驗的人感覺更好。
第 二項研究由英國華威大學和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共同執行,他們招募了1,420人參與研究,在受試者9到16歲期間監看並評定其行為,並於24 到26歲時再次評定。結果顯示,年少時曾遭霸凌的人,到成年時比較可能出現酗酒、毒品和健康問題,技能和工作紀錄比較差,收入也比較少。相較之下,當年的 惡霸後來通常比較健康又比較富有─然而從霸凌受害者轉變成惡霸的孩子,最後下場卻最悽慘。
Chih-Cheng Fang:並非霸凌本身造成將來的成就。霸凌者的社會經濟背景(比如家裡比較有錢,或社會關係較好)可能是造成他將來成就的因素。
Ya-Ting Kan:我認為社會上用社交手段搞掉競爭對手,都是童年霸凌的延伸,只是在成人世界這個競爭模式某層面是被允許的。再者,資本主義社會,具有競爭性、攻擊 侵略性的人,通常比較容易成功。還有,人類對於欺負別人的自責,很難多過被欺負的挫敗感;這是生物本能,競爭對手減少,適者生存。
Chi Huang:承受言語嘲笑或是肢體暴力的一方會在成長過程留下很深的影響,長大後容易有反社會思想、自我否定。而惡霸者產生的罪惡感也許會使他們在懂事後改善行為。
劉秋芳:我的理解是:差異在於被霸凌者於事件發生後,腦神經受到損害,而霸凌者則沒有產生。也許將來的研究,能找到病理成因。(蔡承志/譯)
完整內容請見【《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第29期(2014年1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有人認為「做好事本身就是回報」,不過當個惡霸或騙子,得到的回報會更大嗎?兩項新研究顯示,安分守己的好人,說不定真的會屈居人後。
第 一項研究刊載在《人格及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美國華盛頓大學妮可‧茹迪(Nicole E. Ruedy)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舉止不道德的人,事後會體驗到「騙人的快感」(cheater's high)。該項研究的受試者做了幾項明顯有機會作弊的測驗,接著讓他們填寫問卷回答事後感覺如何。結果作弊的人平均會比誠實完成測驗的人感覺更好。
第 二項研究由英國華威大學和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共同執行,他們招募了1,420人參與研究,在受試者9到16歲期間監看並評定其行為,並於24 到26歲時再次評定。結果顯示,年少時曾遭霸凌的人,到成年時比較可能出現酗酒、毒品和健康問題,技能和工作紀錄比較差,收入也比較少。相較之下,當年的 惡霸後來通常比較健康又比較富有─然而從霸凌受害者轉變成惡霸的孩子,最後下場卻最悽慘。
臉友怎麼說
Chih-Cheng Fang:並非霸凌本身造成將來的成就。霸凌者的社會經濟背景(比如家裡比較有錢,或社會關係較好)可能是造成他將來成就的因素。
Ya-Ting Kan:我認為社會上用社交手段搞掉競爭對手,都是童年霸凌的延伸,只是在成人世界這個競爭模式某層面是被允許的。再者,資本主義社會,具有競爭性、攻擊 侵略性的人,通常比較容易成功。還有,人類對於欺負別人的自責,很難多過被欺負的挫敗感;這是生物本能,競爭對手減少,適者生存。
Chi Huang:承受言語嘲笑或是肢體暴力的一方會在成長過程留下很深的影響,長大後容易有反社會思想、自我否定。而惡霸者產生的罪惡感也許會使他們在懂事後改善行為。
劉秋芳:我的理解是:差異在於被霸凌者於事件發生後,腦神經受到損害,而霸凌者則沒有產生。也許將來的研究,能找到病理成因。(蔡承志/譯)
完整內容請見【《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第29期(2014年1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