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為何說「宋亡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http://karkmantin.blog.sohu.com/238958508.html

http://9698798.blog.hexun.com.tw/30829222_d.html
大宋帝國時代,中國的煤產量居世界第一,而且開采技術非常先進,百姓做飯燒的是煤而不是柴草。
   這個時代,中國鋼產量已經超過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產量。美國學者郝若貝教授根據宋代兵器制作、鐵錢鑄造和制造農具等方面的消耗情況,推算出元豐元年 (1078)的鐵產量大致在7.5-15萬噸,而當時整個歐洲各國(包括俄羅斯歐洲部分)到18世紀鐵產量大致在14-18萬噸之間。
  這個時代,中國的人均GDP是世界最高的,同時也是古代中國最高的。北宋朝稅峰值達到1億6000萬貫(1兩黃金等於10兩白銀等於10貫,一宋兩約等於40克,一貫等於黃金4克),用黃金價折算,這筆稅收至少約為1920億美元。
  宋時人口約一億,按宋時稅率“十五稅一”計算:在“積貧積弱”的宋代,中國的人均GDP為28800美元……而現代,中國的人均GDP為1702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110位,就被稱為“大國”,“盛世”了。
  
  宋朝的滅亡,絕對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中國第一次亡國。有興趣的可以查‘崖山之後無中國’這句話,真是血淚斑斑的警句。
   宋朝覆亡,厓山海戰中國整個精英階層全部殉國,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延續至今。兩宋300余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軍事 上屢受外敵之辱,常被稱為“弱宋”。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經濟、文化、科技、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其成就超過了之 前的隋唐和之後的明清,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抑制工商業的朝代,並且極力發展對外貿易。雖然不斷的納貢稱臣,但國庫歲收依然充裕,終宋一世,只爆發 過幾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應該是有其原因的。漢文明在宋朝時候,領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發達,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後,獨立支撐數 十年。蒙古軍隊占領中國北方時,其種族滅絕手段極為惡劣。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屠城記錄。蒙古屠殺造成了中國北方人口大量減少,其程度令人觸目驚心。在北方有 4500萬以上登記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後,還不到700萬,而且這個數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至明初。不排除有幾百萬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於瘟疫,饑餓的人 口,那麽也至少屠殺了80%以上,據記載,宋人到中原後發現,中原地區千裏無人煙,白骨遍地,井裏塞滿了死屍而水不可飲。蒙古軍隊攻占長沙時嶽麓書院的數 百名書生全部壯烈戰死,但3百多年後,崇禎皇帝吊死煤山時身邊只有一個太監,更別提什麽陸秀夫般的忠臣了…..可以說中國的精英盡喪蒙元之手。此後漢文明 再也沒有振作起來,市民社會的發育,新型商業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創新都無從談起,中國喪失了最好的發展機會。雖然百年後漢人復國成功,但繼起的明 王朝還是受到蠻族很大影響,大開歷史倒車,無視生命價值,抑制商業貿易。漢人在遭遇北方騎馬民族的重創後,開始變得保守,其統治階級相比較宋朝統治者而言 也更殘暴,此後的數百年,面對外侮,大多數的漢人精神麻木茍且。

中國文明垂世而獨立,可以說是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外最大的原創性文明,在遊牧民族的入侵和打擊下,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戰後,整體性亡於蒙元,我們文明的發展的積累被破壞,可以說,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古中華遺風,究竟會有何等的團結與彪悍,連相對柔弱的南宋,都有十萬軍民自發跳海殉國,這樣的氣節,何時能再次擁有?中華文明的復興,需要今人的努力。崖山之役,應寫入教科書,告知後人,華夏當有那樣的氣節。
    “崖山之後再無中國 ” 這句話是日本人說的 。---------南宋滅亡的時候,日本“舉國茹素”來哀悼大宋的滅亡。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此舉,且倭主不來朝貢,造大船7000艘往攻,結果船隊被暴 風雨所摧毀,日本人從此將此風稱為“神風”。二戰中“神風敢死隊” 即出自這個典故。明亡後,朝鮮和日本認為中國已亡,日本從此蔑稱中國為“支那”。明治維新後,自認為華夏正統的日本曾打著“攘夷主義”的旗號發動甲午戰爭 等對清戰爭。唐、宋、明時作為對中國文明衷心傾倒的兩個附屬夷國,日本和朝鮮至今因還因宗主國文化淪喪而對中國存有偏見。
 唐朝和同時代的的阿拉 伯帝國和印度帝國就是非常有意思的對比。阿拉伯和唐朝在邊境上幹了一架,唐軍潰敗,但是這一敗卻阻止了阿拉伯帝國向東的擴張,阿拉伯人帶著俘虜回家搞經濟 去了;印度當時也是強盛的帝國,唐朝向印度學習的東西遠遠多於印度向唐朝學習的東西。但是阿拉伯和印度都相繼衰落,而唐朝則成為當時世界上的“美國”。唐 朝對於文化一向開放,沒有那麽多狹隘的保護政策,這使得自己的文化兼收並蓄後變得強大。 這是我們應該借鑒的。只要是先進的就學習,拒絕太多傳統的約束。 這也為我們看待民族或者血統問題提出借鑒。如果不把中國看成一個民族共和體,那不用外患來侵犯,內患就把我們整死了!

為何說「宋亡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标签: 陆秀夫  蒙古  崖山  南宋  华夏 
2012-09-21 16:37 阅读(?)评论(0)

一 位西南聯合大學的歷史教授說過:中國史上到南宋滅亡就停止了,人們問他為何? 他說,“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有人說:唐宋在日本,明在韓國。大清在中國。 為什麼? 因為《禮》曰: “華夏,重信義!! 而胡人,無!!” 今天的我們,絕對是炎黄的恥辱! 在罵日本人亂改教科書的時候, 我們自己是不是也要捫心自問, 遠到甲申,近至文革,哪次我們好好反省過?

宋朝的滅亡,绝對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换代;而是中國第一次亡國。有興趣的可以查“崖山之後無中國" 這句話,真是血淚斑斑的警句。    

宋朝覆亡,厓山海戰中國整個精英階層全部殉國,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延續至今。崖山之後,再無中國,这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命題。

兩 宋300餘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軍事上屢受外敵之辱,常被稱為“弱宋”。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經濟、文化、科技、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等諸多方面都達 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其成就超過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後的明清,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个沒有抑制工商業的朝代,並且極力發展對外貿易。雖然不斷的納貢稱 臣,但國庫稅收依然充裕,終宋一世,只爆發過幾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應該是有其原因的。

漢 文明在宋朝時候,領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發達,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横掃歐亞大陸後,獨立支撐數十年。蒙古軍隊占領中國北方時,其種族滅絕手段極 為惡劣。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屠城記錄。蒙古屠殺造成了中國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其程度令人觸目驚心。在北方有4500萬以上登记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後,還不 到700萬,而且這個數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至明初。不排除還有幾百萬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於瘟疫,饑餓的人口,那麼也至少屠殺了80%以上,據記載,宋人 到中原後發現,中原地區千里無人煙,白骨遍地,井裡塞滿了死屍而水不可飲。


 

蒙 古軍隊攻占長沙時,《嶽麓書院》的數百名書生全部壯烈戰死,但3百多年後,崇禎皇帝吊死煤山時身邊只有一個太監,更別提什麼陸秀夫般的忠臣了…..可以說 中國的精英盡喪蒙元之手。此後 漢文明再也沒有振作起来,市民社會的發育,新型商業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創新都無從談起,中國喪失了最好的發展機會。

雖然百年後漢人復國成功,但繼起的明王朝还是受到蠻族很大影响,大開歷史倒車,無視生命價值,抑制商業貿易。漢人在遭遇北方騎馬民族的重創後,開始變得保守,其統治階級相比較宋朝统治者而言也更殘暴,此後的數百年,面對外侮,大多数的漢人精神麻木苟且。

中 國文明垂世而獨立,可以說是除西方文明外最大的原創性文明,在遊牧民族的入侵和打擊下,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战後,整體性亡於蒙元,我们文明的發展的積累被 破壞,可以说,崖山之後,已無中國。古中華遺風,究竟會有何等的團結與彪悍?連相對柔弱的南宋,都有十萬軍民自發跳海殉國,這樣的氣節,何時能再次擁 有?    



1279年正月,蒙古軍隊出珠江口,進攻南宋最後據點厓山(在今廣東新會南海中),文天祥不幸被俘。蒙古軍隊押解著他同行,在船過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廣東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個零丁山,山下海面,包括現在香港的海域, 統稱為 零丁洋 )途中,文天祥寫下『過零丁洋』一詩表明心跡: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尤其是那句氣勢磅礡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響了後世千千萬萬成仁取義的英烈們,至今仍撼動人心。 文天祥是真英雄。

南宋滅亡的時候,日本“舉國茹素”来哀悼大宋的滅亡!!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此舉,且倭主不來朝貢,造大船7000艘往攻,結果船隊被暴風雨所摧毁,日本人從此將此風稱為“神風”。二戰中“神風敢死隊” 即出自這個典故。

 明亡後,朝鮮和日本認為中國已亡,日本从此蔑稱中國為“支那”。

但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自殺殉國後,「崇禎」這個年號不但沒有終結,反而一直被朝鮮的李氏王朝使用了二百多年。這主要是因為在崇禎10年,朝鮮李氏王 國雖因清國的強大政治、軍事壓力而被迫向皇太極稱臣,但文化、制度上受明朝影響極深的朝鮮王國,表面上歸順了清國,私底下還是將明朝視為宗主國,認為滿人 是沒有文化的夷狄、犬羊,稱清帝為「胡皇」,清使為「虜使」。皇帝死了年號卻還被繼續使用, 類似的例子還有南明桂王的年號「永曆」,永曆16年(西元1623年)桂王被吳三桂絞殺於昆明,但其年號仍然為在台灣的鄭氏政權所沿用,直到永曆37年鄭 克塽降清為止。

明朝後來在西元1644年滅亡了,但朝鮮仍舊不忘前明,陽奉陰違,繼續沿用明朝年號,並隆重祭祀前明歷代皇帝,特別是洪 武、萬曆、崇禎三帝。李朝國王孝宗李淏(1619-1659)甚至還曾計畫北伐,打算聯合日本江戶幕府、中國南明,反清復明。他曾對大臣說:「群臣皆欲予 勿治兵,而予固不聽者,天時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機會來時。故欲養精兵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待其有釁,出其不意,直抵關外,則中原義士豪傑, 豈無回應者!」(孝宗大王實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