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醍醐」嗎?
蘇是什麼?佛教大般涅槃經有段敘述「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所有諸藥悉入其中。」
蘇(酥)是一種從牛乳裡頭提煉出來的食物,歷史非常古老,早在西元8世紀時就在日本出現了。目前日本也有販賣,例如奈良有名的飛鳥之蘇,而且價格不便宜耶,一個跟鳳梨酥差不多大小的,就要日幣一千圓,大約是台幣300元囉。
這味道像什麼呢?怎麼會這麼貴啊?自己做就知道了。作法很簡單,材料只要一瓶牛奶就可以了,但是費時間費力氣。
把一盒946 c.c的牛奶倒在鍋中,然後開小火,慢慢煮沸,這個時候還要不停地慢慢攪動
水分越來越少,味道越來越香,差點懷疑自己是在做煉乳
花了50分鐘的時間,這瓶牛奶終於變成這副模樣了,這裡頭有乳脂肪、蛋白質、礦物質...,就是包裝標示裡頭的固形物了吧。
然後把原來的紙盒剪短,把那些稠稠的東西裝進去,然後放在冰箱裡頭
隔天拿出來之後,那些東西已經膠結在一起了
整瓶牛奶做出來的就只有這麼一小塊,這就是「蘇」,某些日本學者考證,這也就是「醍醐」啊。
這個東西真的得來不易啊,這個大小光是成本就要一瓶牛奶,時價便宜的也要80元。要把這瓶牛奶變成醍醐也要一個小時,目前打工時薪也要95元了,若再加上瓦斯費用,和基本利潤,至少就要賣200多元囉,這也難怪飛鳥之蘇,小小一塊就要1000日幣囉。
這塊純手工製作的醍醐,沒加糖沒加鹽,剛入口的味道蠻像乳酪,而含在口中數秒之後,又很像牛奶糖的味道,我覺得相當好吃,也難怪佛經如此推崇這項食物了。
後記,我很好奇為什麼大瓶牛奶的容量是奇怪的數字946 c.c,查了wikipedia,才知道這是1美制夸脫( quart)的容量。我們的牛奶為什麼要用這個美制單位呢?是因為什麼歷史事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