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恩怨情仇 全球害怕
June 20, 2016, 6:10 am 次
英國即將在本周四(23日)舉辦是否脫離歐盟的公民投票,最大在野黨工黨「留歐派」國會議員裘‧柯克斯(Jo
Cox),卻在16日被主張「脫歐」的男子槍擊刀刺,送醫不治;兇嫌行凶時高喊「英國優先」(Britain
First),顯然是激進勢力反對歐盟,不惜用暴力。事件不僅各方震驚哀悼,暫停各種造勢,也吸引全球目光,更關注此項攸關區域經濟整合的事件後續發展。
英國「脫歐」公投所以重要,在它將對目前正如火如荼展開的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標示出整合運動的極限。到底經濟整合能否如歐盟核心人士所願,由經濟外溢到政治、社會,塑造出一個足以和美、俄抗衡的「歐洲合 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或是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讓經濟整合框限於純經濟的事務?英國「脫歐」的結果,將提供世界一個清楚的答案。
幾個世紀以來,歐洲核心地區的思想家們一直有個「歐洲夢」,希望有朝一日歐洲不再四分五裂,出現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政權,足以和全球其他霸權分庭抗 禮、一較高下。這種思維在二次戰後轉化為「歐洲統合運動」,1952年由六個核心國家(法、德、義、比、荷、盧)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由超國家組織的 「高級公署」統一了煤和鋼鐵的生產和銷售,希望透過戰略物資的產銷透明化,排除生產武器的可能,來消弭戰爭。
獲得成功的激勵後,「統合派」人士意圖將統合擴大到軍事,成立「歐洲部隊」來取代各國軍隊。這個前衛構想因為法國疑慮,而在1954年遭到否決;統合挫敗後轉回到「經濟整合」,才有1958年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EC)。
身處歐洲邊陲的英國,身分極為尷尬。她承襲了「日不落國」的世界性帝國榮耀,要她融入「歐洲整合」運動的確是心有不甘。於是當「歐洲經濟共同體」成 立,從事包括農產品的深度貿易自由化、成立關稅同盟、統一對外關稅之後,為避免被「邊緣化」,英國遂結合另外六個歐洲外緣國家,於1960年成立「歐洲自 由貿易協會」(EFTA),進行不包含農業的工業產品免關稅自由貿易。
然而,「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效果顯著,經濟成長率提升,不久就迫使英國改弦易轍,轉向申請加入。但法國總統戴高樂從中作梗,讓英國拖延到1973年 才和愛爾蘭、丹麥同時入會。英國雖享受到免關稅的低廉歐洲農工產品利益,但對迅速擴大的農業補貼、高漲的會費,以及整合內涵逐漸擴大的趨勢,卻深感不滿, 逐漸成為歐洲統合運動的「參與但不合作者」。
當1993年歐共體轉為歐盟(European Union, EU)後,追求貨幣同盟、使用「歐元」時,英國就爭取到選擇不參與的權利。然而,諸多協議讓英國必須在產業、農漁業、稅法、金融、司法、內政等事務上遵守 歐盟協議,奉行越來越令人抓狂的繁文縟節、支付一年110億歐元的高昂會費,特別是東區、中東和北非新移民的負擔大增,越來越多英國人認為參加歐盟是「弊 大於利」的虧本生意,「脫歐派」勢力日益滋長,從支持度落後到日前已占55%,居上風了。
但已加入歐盟超過40年的英國,一夕之間要脫歐的代價,卻也巨大無比。英國對歐盟出口占總出口45%、進口占總進口53%,脫歐將帶來巨大的經濟代 價。倫敦政經學院估計,國內生產將減少6.3%至9.5%,除外來投資下降,物價也會上升。IMF預測,脫歐將使英國流失50萬個工作機會,經濟凋敝。更 嚴重的是,蘇格蘭和威爾斯支持「留歐」,脫歐的結果有可能讓兩地選擇「脫英」,讓「大不列顛聯合王國」解體。
而脫歐的「示範效果」,也可能讓不滿歐盟的成員國群起效法,讓歐盟邁向土崩瓦解。各方都擔心英國脫歐,使歐盟經濟重現衰退,現在英鎊和歐元都已下 跌。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已準備以換匯機制,來支持英鎊;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更表示,不排除採用「直升機撒錢」方式,避免美國經濟惡化。顯然,各方對英國 「脫歐」強大的後座力都不敢輕忽。
英國脫歐為何和川普入主白宮有關?的確有太多相似處:民眾對現有體制反感不信任、反移民情緒、對開放市場和國際貿易不再信賴、相信「人民力量」可改 變現實。是不是真的這樣?大家都來一場大試驗,當然,全體民眾也要承受萬一選擇錯誤須付的殘酷代價。英國人向來是冷靜、聰慧的民族,是壯士斷腕或妥協共 榮,脫歐能增加英國自主,或降低國際發言權,就看23日公投結果了。
英國「脫歐」公投所以重要,在它將對目前正如火如荼展開的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標示出整合運動的極限。到底經濟整合能否如歐盟核心人士所願,由經濟外溢到政治、社會,塑造出一個足以和美、俄抗衡的「歐洲合 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或是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讓經濟整合框限於純經濟的事務?英國「脫歐」的結果,將提供世界一個清楚的答案。
幾個世紀以來,歐洲核心地區的思想家們一直有個「歐洲夢」,希望有朝一日歐洲不再四分五裂,出現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政權,足以和全球其他霸權分庭抗 禮、一較高下。這種思維在二次戰後轉化為「歐洲統合運動」,1952年由六個核心國家(法、德、義、比、荷、盧)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由超國家組織的 「高級公署」統一了煤和鋼鐵的生產和銷售,希望透過戰略物資的產銷透明化,排除生產武器的可能,來消弭戰爭。
獲得成功的激勵後,「統合派」人士意圖將統合擴大到軍事,成立「歐洲部隊」來取代各國軍隊。這個前衛構想因為法國疑慮,而在1954年遭到否決;統合挫敗後轉回到「經濟整合」,才有1958年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EC)。
身處歐洲邊陲的英國,身分極為尷尬。她承襲了「日不落國」的世界性帝國榮耀,要她融入「歐洲整合」運動的確是心有不甘。於是當「歐洲經濟共同體」成 立,從事包括農產品的深度貿易自由化、成立關稅同盟、統一對外關稅之後,為避免被「邊緣化」,英國遂結合另外六個歐洲外緣國家,於1960年成立「歐洲自 由貿易協會」(EFTA),進行不包含農業的工業產品免關稅自由貿易。
然而,「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效果顯著,經濟成長率提升,不久就迫使英國改弦易轍,轉向申請加入。但法國總統戴高樂從中作梗,讓英國拖延到1973年 才和愛爾蘭、丹麥同時入會。英國雖享受到免關稅的低廉歐洲農工產品利益,但對迅速擴大的農業補貼、高漲的會費,以及整合內涵逐漸擴大的趨勢,卻深感不滿, 逐漸成為歐洲統合運動的「參與但不合作者」。
當1993年歐共體轉為歐盟(European Union, EU)後,追求貨幣同盟、使用「歐元」時,英國就爭取到選擇不參與的權利。然而,諸多協議讓英國必須在產業、農漁業、稅法、金融、司法、內政等事務上遵守 歐盟協議,奉行越來越令人抓狂的繁文縟節、支付一年110億歐元的高昂會費,特別是東區、中東和北非新移民的負擔大增,越來越多英國人認為參加歐盟是「弊 大於利」的虧本生意,「脫歐派」勢力日益滋長,從支持度落後到日前已占55%,居上風了。
但已加入歐盟超過40年的英國,一夕之間要脫歐的代價,卻也巨大無比。英國對歐盟出口占總出口45%、進口占總進口53%,脫歐將帶來巨大的經濟代 價。倫敦政經學院估計,國內生產將減少6.3%至9.5%,除外來投資下降,物價也會上升。IMF預測,脫歐將使英國流失50萬個工作機會,經濟凋敝。更 嚴重的是,蘇格蘭和威爾斯支持「留歐」,脫歐的結果有可能讓兩地選擇「脫英」,讓「大不列顛聯合王國」解體。
而脫歐的「示範效果」,也可能讓不滿歐盟的成員國群起效法,讓歐盟邁向土崩瓦解。各方都擔心英國脫歐,使歐盟經濟重現衰退,現在英鎊和歐元都已下 跌。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已準備以換匯機制,來支持英鎊;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更表示,不排除採用「直升機撒錢」方式,避免美國經濟惡化。顯然,各方對英國 「脫歐」強大的後座力都不敢輕忽。
英國脫歐為何和川普入主白宮有關?的確有太多相似處:民眾對現有體制反感不信任、反移民情緒、對開放市場和國際貿易不再信賴、相信「人民力量」可改 變現實。是不是真的這樣?大家都來一場大試驗,當然,全體民眾也要承受萬一選擇錯誤須付的殘酷代價。英國人向來是冷靜、聰慧的民族,是壯士斷腕或妥協共 榮,脫歐能增加英國自主,或降低國際發言權,就看23日公投結果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