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香港化」的危機── 馬英九正把台灣推向毀滅邊緣
2014-09-14 09:10
當馬英九以香港為師來處理台灣與中國的對外關係時,來自香港的呼聲卻是希望台灣不要與中國太過接近。(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馬
英九執政六年來,外界多擔心台灣會出現被香港化的危機。但這個「香港化」指的是馬英九的對台定位,會易使台灣被中國順勢推動一國兩制而被港澳化,基本是個
內政的概念。因此當台灣內政還沒出現香港化,政府還沒公開同意一國兩制時,不少人就認為馬英九雖然同意台灣是中國一部份,但並沒有同意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
國的一省,因此還無須憂慮台灣香港化的問題。對這樣的主張我要說,台灣已經在香港化,但卻是在最關鍵的對外關係與台灣國際地位上出現了香港化。而這個現象
在馬政府「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操作上正加速進行。
馬政府先是其經濟政策搞得台灣殘破不堪,也沒提
振台灣內需與產業升級的努力,導致對外貿的依賴度更高,使加入區域整何變成當務之急。但其外貿政策除了積極強化與中國的經濟整合外,沒有看到區域經濟合作
的其他成果。雖然與紐西蘭及新加坡簽署了FTA,但對於真正具潛力的印度與印尼等市場的態度卻是卻步不前。前者是因印中關係緊張而擔心中國的反應,所以即
便印度曾主動釋出院想台灣展開FTA談判的訊息,但在三年後依然沒有展開FTA談判的動作。至於對後者,則是缺乏統整的規劃,使得對印尼的關注缺乏長期性
與一致性,也讓發展契機流失掉了。
但面對這個問題,馬政府反更強調要先與中國達成共識,並期待中國
會願意引介台灣進入亞太區域整合的行列中。因此在針對有中國在內的RCEP以及中國不在其中的TPP時態度不同,明顯將注意力放在RCEP上,對TPP則
冷淡許多。但是中國對台灣的態度則是「先兩岸、後區域」,要台灣先與中國把ECFA的後續協商慢慢談完以後,兩邊再來討論兩岸經濟與區域參與「如何接軌」
的問題。之後中國再提出兩岸的經濟就是「中華民族經濟」,指控台灣如想要自主與其他區域經濟體進行經貿談判,就是在搞經濟台獨。唯有透過中國的引介(而不
光是取得與中互信而已),並在機制上接受中國統轄,以體現出兩岸經濟是中華民族經濟的特徵後,台灣才可以談區域經濟整合的參與。中國公開反對台灣與馬來西
亞進行FTA談判就是一個明顯的警告。
可笑的是,馬政府卻想方設法讓台灣在國際上的認知「被香港
化」,認為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份但還能與其他國家展開貿易談判,希望中國對台灣也可以比照辦理。這也是為何當東協與香港在七月初展開FTA談判時,馬政府
會欣喜若狂的主因,因為馬政府不少人認為這代表中方願意支持台灣與東協談FTA,願意支持台灣加入RCEP的明確表示。同樣的,當馬英九多次提到在
APEC舉行馬習會時,也表示自己是以經濟體領袖身分出席,以此暗示中國可用不說的方式,逕自將台灣視為與香港地位是一樣的。既然已是中國一部份的香港都
可以出席領袖峰會,為何不能對台灣比照辦理,讓馬英九能出席APEC峰會呢?
這些現象透露出馬政府
在區域經濟整合的參與上,基本是主張台灣要「比照香港模式」的方式處理。因為這是唯一可讓中國宣稱台灣是其一省,但北京又不真正涉足台灣導致馬式主張被看
破手腳的方法。對馬英九來說,有參加能對內交代就好,反正一切為了務實,不是要「先求有再求好」嗎?但台灣在國際上「被香港化」,失去自主協商空間,導致
外國極可能採取直接與中國談完後,再通知台灣的方式,甚至還會對台灣已是會員的WTO與APEC等經貿組織的談判能力有衝擊,這些影響都不是馬政府會關切
的範圍。
當國際上普遍認為可以透過與中國協商台灣問題時,台灣就很快會被徹底的香港化了,屆時即便宣稱自己有不屬於北京的軍隊、法律規範等,都不會有用,因為這與中國內部叛亂一省的差異不大。
最
諷刺的是,當馬英九以香港為師來處理台灣與中國的對外關係時,來自香港的呼聲卻是希望台灣不要與中國太過接近,甚至有人絕望的說希望台灣可從踏著香港屍體
前進時發現與中國交往的靈感。香港人深惡痛絕的定位,卻被馬英九如獲至寶,讓台灣國際地位日益香港化-馬英九正把台灣推向毀滅邊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