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社論〉黑箱貨貿談判想掩蓋什麼?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13341

2014-09-15
在兩岸監督機制尚未建立之前,馬政府依舊採取黑箱作業模式,與中國代表在宜蘭礁溪長榮鳳凰酒店秘密舉行第九輪貨貿談判。兩岸貨貿談判攸關台灣經濟甚 鉅,在我方原首席談判代表張顯耀涉及洩密、共諜案真相未釐清前,本應中止一切談判,然則馬政府依舊罔顧國家整體利益,意圖以躲貓貓的兒戲方式偷渡,其傾中 動作何其急切,是否與任期不多,以及仍妄想馬習會有關,甚或藏有重大黑幕,國人不能不嚴加防範。
服貿、貨貿與自經區乃馬政府棄守台灣防線, 將經濟命脈交至中國手中的三部曲。服貿協議一旦通過,將促成中國資金、人員來台,台灣將似不設防之堡壘,任由中國長驅直入;而簽署貨貿協議,則讓中國廉價 與接受官方補貼之貨品對台進行全面傾銷,台灣業者將難有抗衡之力。自經區藉自由經濟之名,自我鬆綁法規限制,亦恐淪為禁止進口之中國農工產品,藉加工之由 堂而皇之進入台灣,再貼上台灣製標籤,或內銷與我本地農產品競爭,或進軍國際市場。因此所謂高值化加工,將成為中國劣質農產品來台過水,轉換身分標籤的代 名詞。
再對貨貿談判深入分析。此次我方力爭石化、面板、工具機、汽車四項產業立即降為零關稅的要求,確實反映了這些產業發展瓶頸。亦即它們 出口中國時,因為被課徵高關稅,在本身毛利微薄下,無法與中國本土產品或在中國設廠之韓國產品進行公平競爭,若能降稅,當然有助於這四項產業的發展。然 而,我們必須指出,這四項產業在中國市場陷入困境,癥結在於中國的保護主義。例如工具機被中國列為國防、民族產業,是官方重點獎勵扶植對象;面板亦然,中 國傾盡資源拉拔之意圖昭然若揭。石化業則中國業者相當強大,又牽涉複雜的政商關係,乃我石化業降為零關稅之最大阻力。至於汽車工業,中國近年市場成長快 速,其汽車業者藉擴產或對外併購壯大,亦不樂見台灣整車輸中能獲得零關稅待遇。
由此可見,四項產業降稅之阻力在於中國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 若非如此,在三年前簽署ECFA時就應列入早收清單。而這也反映儘管中國極力拉攏台商,但涉及其根本利益的產業,絕不可能開放台灣企業進行公平競爭。因 此,吾人可以斷言,除非中國相關業者已壯大至不畏懼台灣競爭的地步,或者想用降關稅來交換我開放弱勢產業,否則這四項產業之降稅將是中國口惠而實不至的騙 局。事實上,我國貿局長楊珍妮也坦承,中國在此次貨貿談判中對我傳統產業表達開放要求。因此,四項產業若能獲得零關稅或降稅,恐怕是以交換中國農工產品進 口為代價,此一結果將坐實「犧牲農工,換取四項產業、十大財團在中國之利益」的指控。而自由化固為理想目標,但其為一刀之兩刃,在追求自由貿易之餘,必須 同時檢討誰是獲利者、誰是受害者,才能建立一個健康的、符合多數人利益的自由貿易體系。
平心而論,台灣的資金、人才與技術早已大量流入中 國,兩國之經貿呈現不對稱之嚴重傾斜。這一種特殊的經濟連結方式,已把台灣經濟幾乎綁在中國,造成中國經濟學者胡鞍鋼形容台灣經濟與中國像「糖尿病人之於 胰島素」,其影響更擴及政治外交軍事文化等領域,中國甚至在七日之內可經由經濟制裁滅亡台灣。因此,解決此一生存危機,當務之急乃在分散風險,應該優先推 動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並加入如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之類的區域經濟整合,讓台灣的全球化不再是用中國化來魚目混珠,而是廣泛 與全球經濟連結的自由貿易網絡。
綜上所述,無論是服貿送審尚未獲得國人共識,兩岸監督條例尚未通過,張顯耀案凸顯台灣談判代表可能被中國收買等國內氛圍,兩岸於此刻重啟中斷一年多的貨貿談判,實屬不宜。但馬政府卻執意為之,背後是否隱藏不為人知的重大黑幕,那才是台灣人民最應探究的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