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星期專論》中國經濟成長的真相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852343

2015-02-01

◎顏慶章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統計,二○一三年中國名目GDP達九兆四千六百餘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的十六兆七千六百餘億美元,超 越日本的四兆八千九百餘億美元,名列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台灣為四千八百餘億美元,名列全球第二十七。中國如能維持三十餘年平均十%的經濟成長率,應可在十 年內取代美國。但倘以每人名義GDP的排名,中國僅六千九百五十九美元,為全球第八十二名。台灣二萬餘美元,列名第三十八。
中國累積三十餘 年快速的經濟成長,倘不懷疑,將在十年內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則中國經濟騰飛過程,對台灣的意義為何?是潛藏巨大商機值得台灣去把握?或因相 形渺小而自亂腳步?應屬近年來台灣陷入紛擾的所在。但中國當今金玉其外的表象,有無敗絮其中的情境,值得詳加檢視與驗證,因為這攸關台灣發展策略的抉擇。

自然環境持續惡化

中 國水利資源部發現,一九九○年代存在中國的五萬條河川,已有五十五%消失。中國每年雖過度抽取二百二十億立方公尺的地下水,但每人使用水量仍僅為全球平均 值的三分之一。中國北部住有全國一半的人口,但僅有十五%的中國降雨水源。北京欠缺大河及降雨量,民生用水的四分之三來自地下水,抽取地下水的深度,目前 甚至達三千公尺,為一九九○年代的五倍深。更嚴重者,中國都市地區地下水約九十%已遭至污染,七十%的中國河川及湖泊亦屬如此。
多達八千萬的農村居民,須在距離逾一英里處獲取飲用水。過度抽取地下水的結果,北部平原已呈現大如匈牙利領土九萬三千平方公里的地層下陷。由於土地的乾涸,不僅造成農地無法耕作,甚至迫使整個村莊遷移。
中 國環境保護部曾以二○一○年估算,單就環境污染即造成一.五兆人民幣的損失,約達GDP的三.五%。如此駭人的資訊,以致不敢定期發佈。世界銀行估計中國 自然環境惡化的成本,以二○○八年而言,應高達中國GNP的九%。而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二十個都市,其中十六個在中國。
李白氣勢萬千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但自一九七二年以降,黃河已超過三十次的乾涸,期間有長達一百餘天,甚至多達二二六天的情景。李白倘若地下有知,《將進酒》傳誦逾千年的詩文,他將有如何駭異的嗟嘆?
中 國原可提供八十五%的水於農田灌溉,但工業發展及都市化結果,加上工業用水的欠缺效率,例如中國鋼鐵業每噸鋼需要使用二十三噸水,美國、日本及德國則只需 要六噸水。此外,中國南方有八十二%的水源,但僅有三十八%的農耕地。中國北方有六十二%的農耕地,卻僅有十八%的水源;中國北方市鎮及工業用水,二○一 ○年已占二十九%,至二○三○年時將需三十五%。農村地區約有三億至五億人口,無法使用水管獲取民生用水。
更嚴重的是中國沙漠化的情境,目 前中國逾二十七%的領土是沙漠,而每年以約二千五百至一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受到沙漠化影響的土地,達到中國領土面積的三十四.六%,人口總數多達四 億人。戈壁沙漠每年增加約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剛好是台灣領土面積的十分之一。沙塵暴無遠弗屆,不僅飛越到美國加州地區,韓國及日本也不勝其擾,這也是中國 期待連結台灣的「禮物」。

貧困人口極其眾多

中國過去三十年的脫貧措施,是頗值得肯定的成就。惟最近官方統計,仍有十. 二%亦即約九千九百萬人,每日可支用所得低於聯合國所設定的貧窮線。簡言之,全世界的貧窮人口,中國即占有六分之一。《經濟學人》雜誌對中國的官方統計, 抱持保留看法。並對私人部門存款增加的原因,認為一半因素係緣自於一胎化政策,適婚男人必須多所積蓄,方有可能娶妻。但男女比例的如此失衡,又將是嚴重的 社會問題。倘將每日可支用所得提高至五美元,聯合國二○○九年統計,中國有六十七.八%人口,亦即九億零二百萬人,低於如此水準。

財富分配至為懸殊

中國最貧窮的四十%人口,僅賺取中國所得的十五.四%,最富裕的二十%,則賺取四十七.一%的全國所得。北京大學社科院報告甚至指出,中國一%人口擁有全國財富的三分之一。如此嚴重懸殊的現象,竟出現無產階級專政的中國!

資金脫逃殊難估計

中國人民銀行二○○八年的一項報告,約有一萬六千至一萬八千共產黨員、企業人士及其他個人自中國「失蹤」,並帶走多達八千億元人民幣。另一份中國研究機構報告指出,在銀行存款超過一千萬元人民幣者,約有三分之二已經完成或正在計畫移民。
總 而言之,正確的施政藍圖,尚且可能因執行效率不佳,而招致失敗的結局。但錯誤的發展策略,縱有短暫的成功,必將承受無可避免的惡果。任何國家均屬如此,中 國也不可能有例外。從而暫且毋須懷疑中國數據的真實,但任何亮麗的中國經濟成長,除以十三億人口後,都變得甚為微小;而存在中國的疑難雜症,乘以十三億人 口後,都變得極其巨大。在詳加認知中國經濟成長的嚴酷真相後,台灣何來有相形渺小的幻覺,更難以得出須緊密連結中國經濟的決策理由!

(作者顏慶章為前駐WTO常任代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