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最強的統戰工具是國中的國文課本——在烏衣巷邊,我彷彿感覺到自己是「文化上的中國人」

http://buzzorange.com/2016/04/20/unification-1/

 
IMG_1970
圖:從東方明珠電視塔北望黃浦江,左為浦西,右為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前一陣子,我去了南京跟上海一趟,跟一個與我年紀相仿的共產黨員 K 聊了整整五天。聊的內容當然不外乎統獨、民主、自由、蔡英文、國民黨、柯文哲、時代力量;逛的景點,是主流景點,也是有各種象徵意義的景點。
政治上:中山陵(孫文下葬處)、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南京總統府(孫文於 1912 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地方)
經濟上:上海東方明珠、搭了京滬高鐵(但只有南京—上海這段)、上海市區
文化上:秦淮河遊船、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東方明珠旁)、上海市規劃展示館(人民廣場內)、中華藝術館(2010 年世界博覽會的中國館,「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在這展出)
在論述上,我當然始終沒有接受 K 的統派立場,五天下來,辯論沒有停止過(辯論的部分留待第二篇分享:我到上海跟年輕的共產黨員講民主、辯統獨——到最後,才發現真的中了他這招),而且越接觸,越覺得當前台灣跟中國的生活方式實在差太多。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雖然那些帶有強烈政治意識的符號,對我來說一點用都沒有,但在「烏衣巷」邊,那個莫名出現的「熟悉感」,或者說是「文化上的中國人」的認同,真的把我自己嚇了一大跳。
  • 中國的高鐵票竟然是實名制,而且搭車前還要安檢兩次
松山機場搭上上海航空的班機,大約 1 小時半後,在上海虹橋機場降落,這是我第一次踏上「神州」。
接著直奔高鐵站,通過兩道安檢門,再拿出台胞證購買需要實名登記的高鐵票。
IMG_1921
坐在高鐵上,看著車廂內顯示的車速接近 300km/hr,跟台灣高鐵差不多。但不一樣的是,車上的廣播提醒竟然也有企業冠名,「XX 牌床墊號提醒您,下一站是無錫東站」,讀傳播科系的我,以為只有電視節目因為缺錢,所以才會找企業冠名贊助,沒想到在對岸,連高鐵這種全官股的基礎建設也 開始搞企業冠名了。
我提了這個問題之後,K 補充,之前有年輕女性在搭手扶梯時不慎跌倒,導致重傷,後來大家在搭手扶梯時都會特別小心,因此就有企業來冠名「請緊握扶手」這段提醒語音。
從高鐵到手扶梯都有企業冠名,應該都是中國的「市場機制」發達的象徵吧。
抵達南京,發現這有多達 14 個月台(台北車站是兩個高鐵月台+兩個台鐵月台),但同時,也看到其他旅客站在「禁止吸菸」的標誌旁開始抽菸,一旁走過的站務人員也沒打算阻止的意思。
IMG_19221
走出南京火車站,搭計程車去旅館,幾天的經驗下來,這邊的計程車好像很不習慣開冷氣、很常按喇叭,司機位子的右邊跟後方都用壓克力板隔著(是怕被乘客搶劫嗎?),如果有客人要上下車,即使在快車道上,司機也會直接停下來。這些細節都跟台灣差很多呀。
  • 中山陵、南京總統府、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都不是我的歷史
這趟旅程本來就有非常濃厚的交(ㄊㄨㄥˇ)流(ㄓㄢˋ)意味,但說真的,即使跟 著前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的腳步,到了中山陵,看見這位在屍體在這、在台灣被稱為「國父」的孫中山,也許是因為「政治味」太濃了,所以主張台獨的我反而更加敏 感、有著更多的防衛心,並未萌生任何「中華民國認同」。
順帶一提,K 說,他們尊稱孫文為「中山先生」。
IMG_19291
在南京,與「中華民國」高度相關的,還有另外兩個地點:南京總統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前者並非出自中華民國之手,該建築曾是明朝、清朝以及清末「太平天國」的官府,也是孫文於 1912 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地方。
IMG_19451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建築內外,則是不斷強調「300000」這個數字,即當年大屠殺的死亡人數。
14508331_2007112814092493036300
126886402_14083519462241n
126886402_14083519283961n
K 跟我說,直到現在,中國大多數的人還是非常反日的,而南京更是反日情結最強烈的城市。
他講了一個故事:
之前曾有一個日本人在南京的麥當勞,用日語說了一些不太禮貌的話,被一旁聽得懂日文的中國人聽見,中國人便上前與其爭執,甚至出手打人,旁邊有人見雙方起衝突,叫來了警察,但警察看見被打的是日本人後,什麼也沒做就離開了。
理解歷史或理解中國人的反日情結是一回事,但「把這段歷史當作是自己的歷史」又是另一回事。至少,從中山陵、總統府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交(ㄊㄨㄥˇ)流(ㄓㄢˋ)算是失敗了。
IMG_1932
  • 看見「烏衣巷」,一秒喚起從小培養的「文化中國」認同?
其中一天晚上,我們到了秦淮河畔遊船。
這裏是幾百年前的科舉考場,當時的文人考試壓力大,也會到一旁煙花巷舒壓,「秦淮八豔」包含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陳圓圓。
IMG_1923
看見這個六朝古都,現在也充滿著刺眼的霓虹燈和 LED 燈飾,有點悵然。心裡想到的,便是台灣社運圈常見的辯論:「保護文化 v.s. 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或是「保護環境 v.s. 增加當地就業機會」。
坐完大約 40 分鐘的遊船,我跟 K 便繼續在周圍散步、閒聊。
當我看見「烏衣巷」這三個字的時候,心裡浮現的「熟悉感」,遠遠超過中山陵、總統府和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IMG_1925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由劉禹錫做的唐詩《烏衣巷》,是基礎教育的國文課本中一定會出現的作品。印象中,國小二年級的暑假作業,就是背唐詩。
那些政治性極強的符碼,對於強烈主張台灣獨立的我來說,幾乎沒用。只要一看到「中華民國」、「中國」,心裡的統戰雷達就會立刻嗶嗶嗶的響起。
要說那個「熟悉感」,其實就是「文化上的中國人」的認同嗎?
除了「烏衣巷」勾起了小學的暑假作業回憶,光是聽到「淮河」二字,也讓人馬上想起國中地理課本上寫的「秦嶺——淮河,是年降雨量 800 mm 以及水稻和小麥的界線」。
chin
在淮河邊看見「東吳孫權」的故事,就想起國小時玩《三國志 V》,一定要選「漢正統」的蜀國,並且跟周瑜等人的水軍在江夏一帶廝殺。
0123-00300-001b11
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看到模擬當時的建築與人像,與之呼應的則是小時候在電視上看的古裝劇;在「中華藝術館」(原為世博中國館)看到「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時,腦中浮現的,就是仙劍奇俠傳主角李逍遙「沙沙沙」的跑步聲,以及不斷跟路邊的 NPC 說話、找線索的樣子。
IMG_2018
2010924165721875970
當然,我能做、而且也已經做的是,以後設、抽離的方式說服自己,「就是因為台灣 的本土文化未興起,所以我們沒有自己的文學作品、電視劇和遊戲,所以台灣更應該努力發展本土文化。」、「就是因為國民黨要我們在基礎教育的課本中,特別加 入中國歷史、地理和文學,所以我才會有這種莫名其妙的熟悉感。」
但說真的,這個心理上頗為排斥、卻又真實存在的「熟悉感」,對於一個明確主張台灣獨立的人來說,還是覺得很彆扭啊。
本系列第二篇:我到上海跟年輕的共產黨員講民主、辯統獨——到最後,才發現真的中了他這招

相關文章

Posted by:

吳學展
無神論者,討厭各種封建、父權與神權思想,受考試引導教學的義務教育荼毒很深,直到22歲才醒過來,從理工科跳槽到社會科學。人生願望是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台灣能夠正名制憲加入聯合國,還有登上木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