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華爾街日報》小編針砭台灣經濟 被奉為學者

《華爾街日報》小編針砭台灣經濟 被奉為學者

亞洲《華爾街日報》近日幾篇針砭台灣政治經濟的評論,均出自資歷才1年的年輕編輯Anjie Zheng,圖為她個人推特首頁。翻攝自twitter

字級:

亞 洲《華爾街日報》今再刊登「解除台灣企業家束縛」(Unleashing Taiwan's Entrepreneurs)評論指出,若能放寬外資、外勞等規定,給予中小企業更大財務自主空間,台灣本土創新業者有能力應付全球競爭升溫及需求變化, 在全球電子供應鏈建立核心地位,否則人才流失、生育率下滑,處境與日本愈來愈相似。

亞洲《華爾街日報》論壇近期高度關注台灣經濟發展,這篇評論作者署名鄭安潔(Anjie Zheng,音譯),日前社論「台灣自甘落後」(Taiwan Leaves Itself Behind)也出自她之手。

鄭 安潔2010年大學畢業,是透過「普林斯頓在亞洲」(Princeton in Asia,PiA)計劃進入亞洲《華爾街日報》的年輕編輯,去年8月到職前,曾在中國大連理工大學短暫教授英文10個月,並非中央社所稱的美國學者,評論 中對台灣政府有不少批評,未見刊於中央社譯文。

鄭安潔引述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蘇孟宗的看法指出,台灣高科技產業需要開放而非補貼,包括放寬持有海外資產限制、讓外國投資更容易進入等,而為吸引大陸台商鮭魚返鄉,還必須放寬引進東南亞外勞。

鄭 安潔指出,台灣領袖相信未來成長關鍵不只在於創新,而是能將發明商業化,賣到國際市場,但至今未能提出明確計劃來解決障礙科技公司發展的因素。她批評,台 灣領袖講得頭頭是道,為人稱道,但創新並非憑空發生,需要基礎建設、資本及勞力,還有無懼失敗、不受規定牽絆的企業家。

鄭安潔指出,人才流失是台灣面臨的一大障礙。新竹科學園區過去成功吸引人才,高科技業蓬勃發展,但如今台灣實質薪資比16年前還低,優秀學生寧願前往全球其他更國際化的都市工作,情況已不復當年。

另一大挑戰則是為產品找到市場,馬英九總統雖亟欲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但民眾對其兩岸經濟計劃不信任感升高,使他支持率降至個位數,在剩下2年任期,恐無力推動,台灣目前的政治氛圍也意味著未來幾年不太可能加入TPP。(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814/452046/%E3%80%8A%E8%8F%AF%E7%88%BE%E8%A1%97%E6%97%A5%E5%A0%B1%E3%80%8B%E5%B0%8F%E7%B7%A8%E9%87%9D%E7%A0%AD%E5%8F%B0%E7%81%A3%E3%80%80%E8%A2%AB%E5%A5%89%E7%82%BA%E5%AD%B8%E8%80%8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