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社論〉中國反民主 孤掌難鳴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18249

2014-10-02
一九七○年代,尼克森總統為了想在美國、蘇聯、中國的三角關係中,積極思考如何使華府成為左右逢源的角色,追求美國利益的最大化,戰略三角理論因此 在美國學術界興起,利用這個理論,後來被套用在美國—中國—台灣的關係運用上,相對於前者是「大三角」,後者被稱為「小三角」。最近看到香港爭取真普選能 量的爆發,事實上,同樣可以用「微三角」的角度,思考中國—香港—台灣的互動。站在擴大民主力量的立場,找到台灣該有的最佳理性途徑。
以最 淺顯的語言說明戰略三角的概念,在各種三角關係中,大約有六種不同的角色扮演,樞紐、朋友、夥伴、側翼、敵人與孤雛。樞紐最有利,他與其他二者皆為友好關 係,另二者彼此間卻是敵對的。孤雛的處境最慘,他與其他二者都是敵對的,另二者卻結合成友好關係。以這個架構看待,稍早台北的馬政府想要在中國與香港之間 採取平衡作法,企圖刀切豆腐兩面光,但等於暗助北京一臂,於是台灣民意不同意,加上歐美各國政府已經聯合陣線,時隔數日,行政院終於調整策略、加碼表態, 呼籲世界各國共同支持香港居民爭取民主,當前的北京,無疑落入了孤雛的地位。
三角理論告訴我們:處於劣勢地位的孤雛,會想辦法去改善自己的 地位,這有兩個方式,一是去修好與另二角任一者的關係,二是去破壞另二角之間的關係。套在中國身上,也就是拉攏台灣,要台灣政府閉嘴,甚至虧損香港抗爭一 番;或是離間香港與台灣之間的結合,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傳聲筒連日汙名香港泛民派與台灣太陽花台獨份子連結,很明顯是想拆解台灣支持香港的正當性。
看 透了北京的腦波流動,台灣公民的因應作為也就清楚了,那就是施壓自己的民選政府必須站在國際民主陣營的這一方,否則很快就會以選票制裁;二是公民社會持續 關切香港的動態,給予共同價值的人道相挺。唯有把這兩條路堵住,才有可能讓中南海計算:要在「微三角」中繼續淪為孤雛,甚至在中國—香港—國際的「超三 角」中腹背受敵嗎?
紐約時報等國際傳媒,日來都討論到習近平有限的選項問題,以台灣對中國歷史的熟悉度,更當提醒:自許要成為毛澤東、鄧小 平之後第三位強人的習近平,毛澤東之所以為中國強人,在於建國之功,這種開創性已無法複製,而其治國為中國造成了歷史性災難,更不應回復。鄧小平繼續是強 人,卻是顛覆毛澤東路線,以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給中國起了一條生路,於是成為中國人所傳喻的「總設計師」,可見成為強人的路徑,並非一成不變,不是只 能全面與人民對抗,否則即是示弱、退讓,有損領導權威。
國際媒體討論香港之餘,不免也帶到台灣,認為香港發生的一切使得台灣人民沒有理由再 相信一國兩制的承諾。做為台灣的主要媒體之一,我們在這個時刻有必要澄清:一國兩制在台灣,從來就未曾成為討論的選項,朝野兩大政黨皆然,以免在民意市場 招致淘汰;香港給台灣的啟示是:中國政府的承諾從來就不可信,不僅是單一議題而已。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自由派政學界與媒體,長期以來對於台灣保持獨立現狀所做的諸多行動,經常劃下了不得激怒北京的紅線,甚至北京反應過度,台北似乎都應買單、吞下尊嚴,這種高度的現實主義思維,如今在面向香港高舉民主的理想主義旗幟之同時,是否也值得一併反芻咀嚼?
台灣做為一個主權國家,早在一九九六年就已經完成了台灣民主的一國一制,現在與英國及美國相同,是以一個國家的立場在看待中國如何處理其香港特區,而台灣因地緣、文化的接近,對香港可以產生不同層次的情感鼓勵與戰略角色的扮演,讓中國孤掌難鳴,正是此刻台灣的重要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