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蒙古帝國(一)

文章日期:2012-01-29 20:40
蒙古帝國,是一個歷史上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為原大蒙古國的延伸,普遍認為該帝國面積約達3,300萬平方公里,然根據金氏世界紀錄是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全球帝國(有些說是大英帝國),和連續性疆域最遼闊的國家,面積比大英帝國略大,1279年蒙古帝國的面積高達3,570萬平方公里,含蓋了當時疆域內1億的人口,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8~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帝國,亞美尼亞、喬治亞和亞塞拜然,並越過高加索山擊破欽查各部,第二次西征(1235~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裏海保加爾人斯拉夫各族,進而滅亡位於歐俄平原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征服保加利亞,遠征勢力遠達當時義大利威尼斯共和國東北,第三次西征(1256~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木剌夷(伊斯蘭國家)、阿拔斯王朝(位於阿拉伯,又稱黑衣大食)以及阿尤布王朝(位於敘利亞及阿拉伯西部),三次西征共滅了40多個國家,由於西征軍對於征服地區並未全部加以掌控或進行統治,因此有一說蒙古帝國征服的疆域面積達4400萬平方公里。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鐵木真(成吉思汗)建立,國號大蒙古國。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貝加爾湖南岸,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即先後與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敵對,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控制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然而,蒙古帝國在1260年由於忽必烈阿里不哥爭位走向分裂。1264年忽必烈(即元世祖)擊敗阿里不哥後奪得汗位後,原屬大蒙古國的朮赤後王封地、察合臺後王封地、窩闊臺後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了事實上的獨立地位。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在中原地區建立了元朝,並隨後於1279年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領地包括今中國大部和蒙古高原。與元朝並存的還有統治了中亞西亞東歐等地的蒙古四大汗國[1]後者已經各自分裂出來並處於獨立地位,各自為政。除與元朝敵對的窩闊臺汗國後來滅亡外,其餘三大汗國名義上為元朝的宗藩國,其實際獨立地位也為元廷所承認,原「大蒙古國」已不復存在。後四大汗國又陸續分出其他的小汗國。元朝則滅亡於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時的1368年,後北元亡於1402年[2];其後明朝長期和四大汗國及其分裂出來的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6世紀所有大小汗國完全滅亡時。
寄件者 2012年1月29日
蒙古帝國疆域的擴大演變
寄件者 2012年1月29日
成吉思汗擴張前的歐亞地圖
蒙古高原原為大金的附屬地區。隨著金朝的逐漸衰落,蒙古的勢力也開始壯大起來,不再臣服於金國。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領袖鐵木真統一了蒙古高原各部。元太祖元年(金章宗泰和六年,宋寧宗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春天[3],鐵木真獲得尊號「成吉思汗」,建國於漠北,國號「大蒙古國」。
蒙古人蒙兀室韋人的後代,12世紀之後,蒙古各部逐漸遷徙到蒙古高原,10世紀12世紀,蒙古高原先後被於遼朝統治和有時臣屬於金朝,至1200年左右,隨著金朝的逐漸衰落及蒙古勢力的逐漸強盛,蒙古不再向金朝進貢,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庫里爾台大會,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Yeke Mongghol Ulus)。成吉思汗還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作為大蒙古國的成文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憲法性文件。[4]蒙古帝國的組織是十戶、百戶、千戶、萬戶、十個萬戶組成一,十旗組成一,十路組成一州,十州一國。
1205年起,成吉思汗三次攻打金朝之屬國西夏,迫西夏皇帝李安全臣服。1211年蒙古鐵騎進攻金朝野狐嶺戰役),混亂中,金朝皇帝衛紹王完顏永濟被殺,新立的皇帝金宣宗宣佈遷都開封,蒙古大軍佔領金國中都城。成吉思汗在此認識契丹人謀士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向成吉思汗提出西征大戰略,佛教也因此西征再次至中亞弘法。
1218年,蒙古為了要消除敵人屈出律,於是派遣哲別出兵貳萬滅掉被屈出律篡位的西遼政權。1219年,由於花剌子模劫殺蒙古的使者及商團,故成吉思汗於1219年1222年期間征服花剌子模王國蒙古征服花剌子模)(今烏茲別克土庫曼伊朗亞塞拜然亞美尼亞阿富汗一帶),攻佔多個主要城池。花喇子模統治者摩訶末蘇丹逃至裏海孤島病死。1221年成吉思汗派者別速不台繼續西進,在現烏克蘭戰勝基輔大公,後於1223年撤軍(參見蒙古第一次西征)。1226年病危的成吉思汗再次征西夏,次年西夏末帝李睍投降。
1227年八月成吉思汗在征西夏程中於賀蘭山病死。當時的蒙古帝國包括今蒙古高原、今中國黃土高原帕米爾高原滿洲平原華北平原中亞西亞大部。
寄件者 2012年1月29日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元太祖像

成吉思汗之後的擴張

成吉思汗逝世後,由幼子拖雷監國,本來拖雷應當繼承汗位,但拖雷為免紛爭,於是推舉窩闊台繼位。傳說,後來拖雷因替窩闊台飲下有詛咒的酒去世。

1229年窩闊台繼任大汗,1231年攻打高麗1233年攻滅東真國1234年攻滅金國。隨後再次西征;1236年打敗欽察突厥部落,1240年12月6日佔領基輔1238年2月佔領莫斯科;之後兵分兩路入侵波蘭立陶宛波西米亞匈牙利斯洛伐克保加利亞摩拉維亞奧地利、東北義大利威尼斯共和國)、南斯拉夫,大敗德意志聯軍,前鋒打到波茲南維也納亞得里亞海東海岸,歐洲為之震驚。正當此時,窩闊台逝世。遠征軍於是東還,後來拔都建立欽察汗國。期間由綽馬兒罕統帥的蒙古軍逐漸佔領亞美尼亞喬治亞和大部分小亞細亞
1246年8月24日,貴由在窩闊台的王后支持下繼位。拔都與貴由在長子西征以後不和,貴由在遠征拔都途中病死,拔都本有資格承繼汗位,但他無意即位,另舉拖雷的長子蒙哥為大汗。1251年,蒙哥繼位。1253年派遣忽必烈取道西康南下滅大理國。蒙哥命旭烈兀西征(旭烈兀西征1256年1259年);1258年,佔領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滅阿拔斯王朝1260年,佔領馬木留克王朝首都大馬士革。這時,蒙哥在攻打南宋四川時,在合州城下去世,軍隊於是東還。

[編輯] 歐洲

成吉思汗死後其子窩闊台繼任蒙古大汗。1236年蒙古大軍開始進攻欽察基輔羅斯;滅保加爾人的卡馬突厥國並摧毀其都城;攻佔:蔑怯思城、里亞贊、科羅姆納、莫斯科(1238年2月)、蘇茲達爾、弗拉基米爾城、雅羅斯拉夫城、特維爾城、切爾尼戈夫、乞瓦基輔(1240年12月6日)、加利奇國、赫梅爾尼克、桑多梅日城、克拉科夫城、摩拉維亞、奧拉迪亞、瓊納德、佩斯城、斯普利特、科托爾等二十幾個城市。1240年12月6日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攻佔基輔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蘭立陶宛摩拉維亞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保加利亞,直至在奧地利維也納附近受阻於奧地利波西米亞聯軍;期間另一支蒙古軍大掠匈牙利王國亞得里亞海的達爾馬提亞海岸。1242年窩闊台的死訊傳來,拔都和各統帥率軍東歸爭奪汗位的繼承。這是蒙古大軍所到最西的地方。
寄件者 2012年1月29日

14世紀蒙古各汗國總疆域的地圖,其中西亞深灰色部分為後來後蒙古勢力建立的帖木兒帝國

[編輯] 中東

窩闊台死後經過乃馬真脫列哥那稱制、貴由汗斡兀立海迷失的一共十年統治;1251年,成吉思汗的小兒子拖雷的兒子蒙哥繼位。1256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西征。期間蒙古軍多次大舉攻打高麗國1258年,西征軍攻佔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達1259年旭烈兀征馬木留克王朝1260年佔領大馬士革阿勒頗。當年蒙哥在進攻南宋四川合州釣魚城時戰死。旭烈兀回師爭位,之後留下的少量蒙古軍隊在巴勒斯坦的阿音札魯特戰役敗於馬木留克王朝,標誌著蒙古帝國未能延伸到非洲

[編輯] 東亞

窩闊台時,1229年1234年,蒙古滅1231年蒙古進攻高麗王國高麗王室退守江華島, 半島上的高麗勢力一直抵抗到忽必烈時代。窩闊台滅金之後,兵分三路大舉入侵南宋,另一路攻打高麗國;但所佔土地很快被南宋收復。後來經歷乃馬真脫列哥那、 貴由汗、斡兀立海迷失的統治,期間對南宋的攻打限於邊境的侵襲戰爭;到1251年蒙哥汗即位,才開始再次大幅擴張。在旭烈兀西征的同時,蒙哥1258年率三路大軍攻打南宋1259年蒙哥在四川合州的釣魚城久攻不下,在一次戰鬥中中箭而亡(一說病死)。正在進攻湖北鄂州的蒙哥的弟弟忽必烈和從安南北上南宋之廣西和荊湖南路的兀良哈台軍遂班師,自稱大汗。在戰勝也自稱大汗的弟弟阿里不哥之後,1267年忽必烈開始營建大都,到1285年修建完成。1271年建國號為大元,是為元朝的開始。1264年1279年,經過對南宋多年的征戰,蒙古軍終於滅宋。至1275年高麗已臣服於元朝,成為其屬國。
蒙古曾於1257年攻打越南北部地區。滅宋之後,元軍又分別於1284年1285年1287年1288年兩度攻打越南北部的地區,即當時的越南陳朝。大越與其宿敵占婆(越南南方的印度教政權)聯合擊退了入侵軍。1277年元軍開始攻位於今緬甸北部的打蒲甘王朝;到1287年元軍攻入蒲甘王國首都,之後在1303年又退出該地區。元軍於1292年1293年爪哇島發動的海上遠征也無功而返。
1274年1281年,忽必烈兩次試圖入侵日本,但均因遭遇颱風而不敵日軍而慘敗。

[編輯] 帝國的分裂與四大汗國

寄件者 2012年1月29日

1335年的亞洲。四大汗國之一窩闊台汗國此時已滅亡
蒙哥於1259年七月在四川去世後,其弟忽必烈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訊時尚在鄂州一帶與南宋作戰,後聽說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準備集會稱汗,立即與南宋議和並北上回到開平(今內蒙古多倫縣),於1260年5月在以東道諸王塔察兒為首的蒙古宗王及漢人儒臣的支持下搶先集會稱汗。阿里不哥聞訊後,在阿速台玉龍答失海都等宗王的支持下於同年6月在當時的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召開「忽里勒台」大會,即大汗位。由於忽必烈長期居住在中原,任用漢人,推行漢法,改變了蒙古人的遊牧傳統,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貴族的不滿,故多數西道諸王當時均支持阿里不哥。為了爭取宗王勢力的支持,忽必烈默認了朮赤後王別兒哥、察合臺後王阿魯忽八剌、六弟旭烈兀對各自封地的合法統治權。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隨即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戰爭。與此同時,別兒哥與旭烈兀等亦在高加索地區大打出手。這一系列戰爭標誌著帝國走向分裂。
忽必烈直到1264年才戰勝阿里不哥,隨後遷都元大都(北京),以上都為陪都。然而,支持阿里不哥窩闊台汗國拒絕歸附忽必烈而獨立。察合台汗國被忽必烈、阿里不哥、窩闊台汗國等勢力多次爭奪,後與窩闊台汗國的海都結盟對抗忽必烈。這兩個汗國位於今新疆、中亞一帶。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為拔都所創,位於現在的保加利亞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聯邦歐洲部分、北高加索、和中亞的一部分,基輔羅斯諸公國為其藩屬國。伊兒汗國旭烈兀所創,包括現在的高加索伊朗小亞細亞阿富汗伊拉克土庫曼等地。金帳汗國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時已事實上獨立,僅伊兒汗國承認忽必烈的汗位,但在忽必烈去世後也獨立。這四大汗國雖然是原屬於大蒙古國,但已互不隸屬、各自為政,也不屬於忽必烈的大元帝國,即元朝。此時,蒙古帝國已正式分裂,統一的大蒙古國不復存在。
1271年忽必烈在其領地內定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蒙古文則稱為「大元國」(Dai Ön Ulus)或「大元大蒙古國」(Dai Ön Yeke Mongghol Ulus),名義上繼承了原大蒙古國的法統,但已無法改變帝國的分裂局面。在元朝西北方向,窩闊臺汗國君主海都仍然與忽必烈敵對,並聯合察合台汗國金帳汗國組成同盟與忽必烈的元軍交戰,並一度攻佔漠北哈拉和林。金帳汗國君主忙哥帖木兒本為忽必烈提名,但很快轉為支持海都反對忽必烈。忽必烈去世後,海都等繼續與元成宗交戰,直到海都於1301年去世。在窩闊臺汗國滅亡後,其餘三大汗國僅在名義上仍為元朝的宗藩(元朝稱其為西北諸王),實際獨立的地位亦為元廷所承認。元朝廷保留了金帳汗和伊兒汗在山西河南等處的份地,每年頒給歲賜。伊兒汗國君主即位在形式上仍需元朝皇帝遣使冊封,頒發「王府定國理民之寳」、「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寳」等漢文印璽,作為元朝的藩屬國。此後金帳汗國的數位君主,如脫脫(肅寧王)、月即伯等也得到了元朝皇帝的正式冊封,但各汗國實際上早已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