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TTakatsuki (akatsuki)
看板Gossiping
標題[爆卦] 中國的光與影【中國篇】(六)中國好棒棒
時間Fri Oct 16 23:57:12 2015
--------------------------------------------
《紅頂商人說,放棄和中國合作就是放棄台灣的一線生機,》
《大紀元卻說,中國經濟崩壞,危在旦夕,》
《假如他們說的不是兩個平行世界的話,》
《究竟,哪個才是真實的現況?》
近二十年來,中國在經濟上的快速發展是有目共睹,
以近乎不可思議的速度和難以置信的廣度,中國從一貧如洗中富起來了,
中國,正逐漸成為一個影響力足以匹敵美國的經濟巨人和大國。
上面這幾句,
翻翻中國的官方媒體,例如環『中』時報,
或者在CCTV○○上的一些評論節目上,均能發現蹤跡,
雖不完全相同,但相信也不遠矣,
曾經聽說這樣的一句話,
『謊言最高的境界,就是連自己都相信它並非謊言。』
不管認不認同,
共產黨在這種思想的宣傳手段上的確是不遺餘力,
有時都會覺得,他們是不是已經達到這樣的境地,
例如早期大躍進時代的一堆天文造假數字,
而後是中國改革開放後,諸如『中國即將崛起』的宣傳口號和報導,
在當時,如果你看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又聽到那樣的口號,
八成就像看到八卦版的妹妹文一樣,很想告訴他們『醒醒吧!』
但任誰也沒有想到,
那些只是為了給民眾信心,以便政策推行的口號和真宣傳假報導,
十幾二十年後,卻已深深刻入幾乎大部分中國百姓的心中。
『中國富了,中國強了,』
『中國終於可以和美國站在同一個地位上了,』
『太平洋夠大,可以同時容下中美。』
『在美國經濟疲軟的時候,世界經濟仰賴中國才不致○○』
這些概念和說法,連不識幾個大字的老百姓都能說上幾句,
可見宣傳的統戰效果有多麼徹底和成功,
當然,一心向祖國的滯台中國心們,更是引以為圭臬而沾沾自喜,
完全忘了十幾二十年前,他們初到中國時對於所見的不屑一顧…
然而,在這美麗的糖果包裝之下,裡面卻不見得也是如此實在,
今天就來談一些,宣傳報導上面不會多加著墨的歷史和真實,
也許你會發現,平行世界其實離我們很近。
──────────────────────
《在中國,越常被提到的幾乎都是宣傳口號,》
《越不能提到的往往才是真實,》
《因為一切的真實,都會被『維護社會和諧』給抹消掉。》
超過十年的文革運動,還有更早之前的一系列社會改造運動,
造成了中國經濟和社會實質上多少的損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
因為,這是一段中國官方不會給出真實數據的歷史,
即便在所謂的今日,看看中國官媒提及這些歷史事件時,
仍舊企圖以『給後來中國的改革帶來一定○○』的觀念來陳述便知。
我們不是史學家,也不可能搭乘時光機回到那段過去,
因此那段歷史要怎麼定位,身為台灣人的我們無權置喙,
但我們可以知道的客觀事實是:
在改革開放後,到坦克車事件發生不久的時間點上,
中國仍處於一個經濟上十分貧困的狀況,
而這個貧困的狀況,和前面的文革運動等事件斷不可能毫無關聯。
既然那時都還是近乎一無所有,
在改革開放後二十餘年的發展史當中,中國也不會是一夕暴富,
那麼,中國是如何從無到有呢?
如果依照中國經濟發展的角度來區分,大概可分為三個時期:
A.拓荒時期:
B.世界工廠時期:
C.世界市場時期:
你該不會以為我要這樣介紹吧?
我想,讓中國官媒來陳述中國的發展史,大概就是這樣去分類,
但那些經過刻意美化和潤飾過的歷史,實在不用再花時間重複,
稍微拜讀一些中國官媒的文章,或是看一些領五毛錢的文章就夠了。
A.招商引豬
B.狂炒地皮
C.瘋狂建設
D.影子銀行
這幾項,才是背地裡撐起『中國崛起』這個美麗大夢的關鍵點。
──────────────────────
A.招商引豬:
這個A點其實最沒有八卦,也離現在最遠,畢竟已經是過去的歷史了。
在過往的【台商篇】中也曾經介紹過,
中國在當時,為了招商而推出的一堆優惠政策(土地、租稅之類),
這類的政策本身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
各國政府要吸引外國資金投資的話,所採取的手段也都差不多,
可是在中國,我們卻把它稱之為是『引豬』,
因為,想方設法把豬引過來之後,
接著,就是好好磨刀準備殺豬了,
反正把油從豬的身上榨出來的辦法多的是。
中國當時號稱推行改革開放,
但長久以來各個華而不實的黑歷史運動,已讓中國發展停滯了許久,
不論是在基礎建設的落後方面、法規制度的短缺,
技術能力的低下、資金不足的窘況等等,
對外吸引力不足,對內則是沒幾個從褲袋裡能掏出錢來做生意的。
於是共產黨弄了幾個所謂的經濟特區,
把稅賦調低或短期歸零,再予以優惠的土地租用價格,
以當時來說,這已經是共產黨政府能拿出的最大利多了,
當然這一出手,正好吸引苦於台灣當時各種成本高漲的食人魚台商之流,
還有一些少數其他國家前來試水溫的商人,
這些前來投資的商人們,帶來了中國最短缺的『資金』和『技術』。
也許時至今日,許多領五毛錢的會說我們未免太看重過去台商的貢獻,
但在【中國篇】的(四)當中就介紹過,
光就二○○○年到二○一○年之間,
國台辦統計的,前往中國投資被騙的台商登記在案就有二萬八千多個,
其損失的投資金額粗估,也有一兆四千億左右。
而在改革開放後到二○○○年之間,這麼長的時間當中,
前往中國投資的台商到底投資了多少,各位可以自己想像一下,
這些金額,放在今日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當中一比是微不足道,
可是在當時的中國,可是肥肉般一坨坨的存在。
還有幾位老K舊黨員和大老,捲了幾千幾百億潛逃去中國的,
難道,他們不用繳一些費用給中國政府換取不被遣送回台?
這些外來的肥肉和外來者擁有的技術,在歲月的催化之下,
早已化成了灌溉出現在『富裕中國』的一部分肥料,
只是很多不明究理的滯台中國心,總故意忽略這段『殺豬』的歷史罷了,
要說誰才是不知感恩圖報和飲水思源,
也許,是被騙被宰的豬不懂得感恩圖報吧。
誰知道呢?
B.狂炒地皮:
有了上一點提到那老調重彈的A,之後的中國才有了基本的底氣繼續發展;
就像人不能沒有穿褲子就想要出門一樣,
即使那條褲子是搶來的也好,穿出去也沒有人會知道。
事實上,台商在早期對於中國的房地產並沒有抱著『炒地皮』的概念,
我想,很大原因在於,台商對於中國的不看好所致。
由於早期台商前往中國時,所見到的中國實在是不怎麼樣,
要基礎建設沒基礎建設,要水沒水要電沒電,
要制度沒制度,要人員沒人員(指管理和技術能力,非數量),
只有一群又一群不請自來的貪婪官員,
還有數量至上的中國工人,
在那時,多數台商心中,根據他們在台灣得到的經驗,
判斷中國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改頭換面,
又怎麼可能會認為炒地皮比開公司工廠賺錢來的快?
然而中國的發展超乎了台商們的想像,
以台商們從台灣就習慣待在公司和工廠的角度來看,
中國默默地變成了,一個和他們當初所見截然不同的中國。
所以,這個B點的狂炒地皮,
嚴格來說,早期來投資的台商多半沒嘗到什麼甜頭,
這部分幾乎就是中國人自己炒起來的。
由於從中國以外招來的外商(包含台商)多了起來,
中國的各種工業跟著快速又蓬勃地發展,
各個地方政府也就趁勢把一堆沒用的土地大肆出清,
劃出一塊又一塊的工業園區、開發園區等等,
加上當時世界經濟景氣不差,到美國次貸風波爆發之前,
中國這些工業用地的需求是大於供給的,
這些工業區土地,自然也就迅速跟著水漲船高,
不到十年的時間,這些土地翻上了幾倍不止的價錢,
從每平方米(中國用語:等同平方公尺)不到千元人民幣的價格,
直線上升到每平方米數千元人民幣不等的高價。
同樣飆漲的,還有市區的房價和郊區的房價,
這些地方原本價格座落在千元左右人民幣(每平方米),
在次貸風波爆發之前,價格很多都漲到了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價格,
幾個炒得最誇張的省分,甚至還有出現四萬人民幣以上的數字,
折合新台幣約是每坪67萬的價格,
在此同時,中國勞工的法定最低薪資才只有1200人民幣左右…
有人會說,炒地皮或炒房和中國經濟發展的黑歷史有何關係?
房價或土地價格的飆漲,不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嗎?
沒錯,『正常』來說,房價或土地的上漲是經濟發展的果,
一般而言,國民所得增加才會導致房價的上升,
但這是中國,中國特色的炒房和炒土地,
他們不是用來住的,而是用來炒資金用的。
稍微說明一下,
中國工業區的土地漲價,
固然和當時的工業土地需求大於供給有關,才會迅速上升,
可是漲到最後,工業區一坪動輒近十萬元台幣的價格,
卻已經超過在中國投資設廠者的合理成本負擔範圍,
其原因在於趁機炒作工業區價格,意圖大賺一筆的人太多了,
而這樣高昂的價格,在次貸風波之後逐漸跌了下來,
但其在經濟當中帶來的隱藏傷害,
卻是中國到目前都仍未能解決的連環經濟炸彈之一,
留下的,是一堆堆的鬼城和鬼工業區。
另外像是郊區和市區的房價,
原先是由於工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外省來的務工者,
其生活需求(如租屋或放假逛街)造就了郊區房價的攀升,
還有連帶市區店面、房價等一連串的成長,
然而,如果說台商是在中國那眾多勞動力當中看到了商機,
那麼,可以說中國人就是在眾多的房地產中嗅到了錢的味道。
本來市區郊區的房地產擁有者,隨著工業發展而來的不動產漲價,
他們把房地產租出或是轉售,得到了一筆資金,
而這筆資金,便成了許多中國商人的『第一桶金』,
拿著這第一桶金,前往炒作尚未飆漲的地區,然後待價而沽,
以利滾利,很快就變成了所謂的『中國炒房團』。
而許多的地方官員,則是在仲介工業區或相關土地的租售當中,
向各個投資者索要『介紹費』,這也成了這些人的人生『第一桶金』,
聽似荒謬,但這就是中國土地、房產狂漲背後的現實,
政府和百姓攜手一起炒作,能不快速上升嗎?
提到這邊,就不能不提中國的銀行,
因為中國房屋、土地的飆漲,和銀行有著脫不了的關係,
稍微想一下,第一波隨著工業發展而正常漲價的不動產,
由於漲幅仍在經濟成長的合理範圍內,
第一手的買家往往擁有足夠的現金去購入這些不動產,
大不了,稍微向幾個親友籌措一下資金,負擔倒也不大。
但是後面接手的第二手,或者第三手呢?
當價格層層疊加上去的時候,現金必然會跟不上增值的幅度和速度,
於是隨著大批的資金需求,銀行的空間就來了,
第二手買家買了不動產後,馬上找了認識的銀行去申請抵押貸款,
瞬間就變成了『有不動產』又有『現金』可以使用的充裕情況,
由於當時中國經濟成長飛快,隨著外來務工潮的進入,
這些二手買家們只要把貸款出來的現金拿去做點生意,
不論是在一些工業園區附近開個小吃攤、髮廊、小賣部、五金店,
或是大一點的生鮮超市(當時中國很少),幾乎就是投資什麼賺什麼,
這種『只要有資金投資,就一定能連本帶利賺回來』的概念,
造就了中國房地產的不斷上升,和銀行借款比例的不斷拉高,
二手的買家貸款借出現金之後,不動產轉賣給三手的買家獲利,
三手的買家繼續做生意,賺了點錢又把不動產轉賣給四手的買家跟著獲利…
那段時間當中,中國整個市場經濟內瀰漫著一股:
『投資做生意也賺;房地產轉買賣也賺。』的雙賺氛圍,
而台商,卻依然只注意著逐漸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和產品奮鬥…
但其實你說中國人做生意和台商有什麼不同?
就我看來,台商習慣性的緩慢提升效能,然後逐漸尋求更低的成本而增加利潤,
而中國商人,習慣性的快速擴大產能,用大量的供給來增加薄利多銷的利潤,
認真要說的話,兩者其實都是做蠢事,
所以有人說,西方國家總很訝異,為何在中國再低的利潤都有人做,
那是因為中國商人習慣性的薄利多銷概念太深厚,
而台灣則是再低的薪水都會有人做…
這樣的情況一直到美國的次貸風波爆發後,才開始戳破了這個無限擴大的泡沫,
因為次貸風波,讓中國出口的訂單需求大減,
這一個轉變,讓原先無限增加出口產能的中國商人碰了鐵板,
不得不調整產能和產業結構,從外銷慢慢轉型為內需市場,
從中低端產業,慢慢轉向中高端的產業,
但這個衝擊,已經讓中國的經濟受了很大的內傷。
因為次貸風波之前,中國天價的的房地產,
有太多都是早已向銀行抵押借款,拿到手上做為投資資金使用,
而出口訂單的銳減,讓中國商人轉投資的行業許多不賺反賠,
這些轉投資的行業不賺錢,中國商人手上的現金流自然發生斷裂的危機,
也就開始出現一連串的無預警關廠和倒閉,
房子和土地也隨著利息的無法支付被法院銀行拍賣查封…
這些,都是中國官媒和滯台中國心們不願明說的,『中國崛起』背後的真實。
C.瘋狂建設:
次貸風暴後,蕭條的出口需求已再明顯不過,
表面上,受到影響的僅是中國的出口製造業,
實際上,就如前面提到的,中國商人往往多樣經營,
製造業拿的是,從炒到天價的房地產去向銀行借貸而來的資金,
於是左手的製造業一冷卻,右手的房地產也自然不好過。
中國官方在這個時候不是沒有作為,
在次貸風暴之前,其實中國政府已獲得消息,
也預測到接下來製造業可能會有急速下滑的情況,
於是,中國官方在白皮書當中告知各級地方政府和官員,
要求注意經濟下滑的各方衝擊,包含股市、房地產、各級產業等等,
當然,也要求必須知會一般產業和百姓,減低各種衝擊。
但,中國官員畢竟是中國官員,
經過各種鬥爭而活下來的官員們,又怎麼可能正確地把消息傳給百姓或產業?
於是就在上面宣導,下面裝傻的情況下,
中國經濟吃了美國次貸一個重拳,
當然,底下產業也是一塌糊塗,除了和官員有密切往來的以外。
這樣的衝擊造成了上面提到的兩個嚴重後果,
一個是製造業的出口急速下滑,二來就是高漲的房地產瞬間往下掉,
本來,光來自國外的衝擊,也許影響還不會那麼大,
但為了自身的利益,身為首當其衝的銀行業率先開槍,
紛紛把到期的貸款收回,或者是巧立名目不再續借,
原因是對於經濟形勢的不看好(官員的內幕消息和數字),
然後不得不續借的貸款,則是降低貸款成數,
從抵押品最高的百分之八十,降到百分之六十到四十不等,
這樣的急速資金緊縮,讓中國的經濟瞬間冷凍,
本來就是依賴大量銀行釋出的資金所推動的經濟,
如今被銀行大量收回貸款之後,怎麼能不急凍?
而中國官方為了因應這個衝擊,趕緊下令給各地方政府和銀行,
要求對於到期的企業貸款,必須給予支持和無條件的續貸,
然後,原本為了凍結過多炒房資金而發布的調升銀行存款準備率,
也隨之再度放寬,避免成為銀行收回貸款的藉口。
不過,這一切都是徒然,
許多銀行,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對於中央的三申五令那是概不順從,
反正表面上,貸款出去的總額別降就好,
實際上,則是把真正有迫切資金需要的貸款都收回,
轉名目轉貸給地下(就是高利貸,中國俗稱的民間融資),
或者是轉貸給一些比較沒有資金需求,但是安全無虞的大企業,
以求日後能安全收回利息和本金。
中國中央當然也不是白痴,經濟數字的急速下滑是看在眼中,
只是發布的命令底下不遵守又能如何?畢竟錢掌握在各方銀行手中,
既然各方銀行不配合,中央只好自己印鈔票了,
沒錯,就是中國所謂的『四萬億投資』,
既然國外的需求降低,導致製造業的產能過剩,進而影響到各行業,
那麼,由政府來主導投資各種建設,
由這些國內的建設和投資,抵銷掉國外訂單減少的衝擊,
不就能讓經濟再次活絡起來了嗎?
這樣的撒錢方案,也確實讓許多頹廢的經濟再次活躍起來,
各樣的大型建設,各地的公路、鐵路、高鐵等等無不隨著中央指示發包運作,
往後的幾年,也確實讓中國表面上從『世界工廠』轉型成了『世界市場』,
不僅僅是中國商人,包含許多外國產業也隨著這大型的撒錢計畫而蒸蒸日上,
好比某幾國的金屬礦藏出口中國。
當然,這幾年看起來表面數字很漂亮,
各地的大型建設紛紛完工,各種鐵公路、機場的擴建改造計畫紛紛達成,
看似中國的一切都是那麼地完美和繁榮,
換來的是滯台中國心們和老K官員們無止盡的讚嘆,
『中國真好!不靠中國市場,台灣就完蛋了!』
但是,這樣的撒錢,這樣無止盡的印鈔票建設,
換個角度來說,不就像是美國當時次貸風暴時的以債養債嗎?
不然為何近幾年中國開始也學著販賣那些○○債,
難道不是因為口袋的錢快花光了嗎?
更重要的是,
在之前的次貸風暴中,因為銀行抽資而元氣大傷的企業仍有一狗票,
就像大紀元爆出來的那些,許多更是國家扶植等級的規模,
到目前,雖未完全倒閉,但也跟倒閉沒有兩樣(停止營運且資不抵債),
還有更多的是咬牙苦撐,奄奄一息,
肩負著沉重的銀行貸款利息壓力,以近乎為○的利潤維持營運,
一旦資金鏈斷裂,馬上就會跟著前面那些倒閉破產的一樣下場,
受影響的,也絕對不是只有倒閉的那些企業本身,而是一堆肉粽串。
你問我,中國有錢嗎?
我會告訴你,有錢。
你問我,中國會像大紀元說的崩潰嗎?
我會告訴你,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中國實際上經濟形勢的嚴峻,絕對不是冰凍三尺,
也絕非我們的蠢政府所見到的那麼美好,
只是底下冰山究竟有多廣多寬,我們不會得到真實的數字,
就像前面說的一樣,
《在中國,越常被提到的幾乎都是宣傳口號,》
《越不能提到的往往才是真實,》
《因為一切的真實,都會被『維護社會和諧』給抹消掉。》
看著那些欣欣向榮的建設之餘,
請多在夜裡感受一下,中國的夜和街角的黑暗,
也許,你會有不同的感受。
──────────────────────
本篇的最後,我們要介紹在上面提及,卻未寫到的D.
『影子銀行』,也就是中國俗稱的民間融資,台灣說的高利貸。
這個東西,在台灣的經濟當中扮演什麼角色我並不知道,
但無論是在中國官媒所宣傳的,中國經濟發展史中,
或者我所提到的A.B.C.這三項背地裡支撐起中國大夢的關鍵,
它都是最看似無關緊要,實際上卻和中國經濟的繁榮興衰有著極大關係的一點,
日後,它更會是壓垮中國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說不定。
在中國的經濟發展當中,我們提到,
最初一波隨著工業發展而賣掉房地產賺錢的中國人,取得了他們的第一桶金,
許多是拿著再去投資做生意,也有些人拿去繼續炒房地產,
但更多的一般中國百姓,
則是選擇了把這第一桶金,投入了民間融資當中,
也就是高利貸裡面。
這邊先說明一下,台灣跟中國的差別,
中國的土地抵押貸款,年息大概在百分之十上下,
有高有低,但普遍而言就是在百分之十以上,
無息貸款那我就不清楚了,因為那些必須『有背景或深厚的官方關係』才有門路,
一般的企業普遍都是採用土地抵押貸款的方式,向銀行進行融資。
而台灣,同樣的貸款,利息只會比中國低,
台灣的銀行業之所以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就是想要分食這塊高利率大餅,
我們也知道,這幾年透過各種方式,
台灣的銀行確實也成功的經由第三方或其他方式,把資金借給了中國的企業,
而且很聰明的是利用了聯貸來降低風險,
但是台灣的銀行借給中國企業,卻是採用無抵押的方式,
說難聽一點,就是閉著眼睛把資金借出去,為的就是那些高額利息,
最後當然遇到了所謂的惡性倒閉,資不抵債,而且索償無門。
而台灣的銀行業雖然不思進取,甚至有點落後於時代,
但在貸款的利率方面,相對算是合理的多。
想想看,就連知名的蘋果加工廠,利潤都不到百分之十了,
一般的製造業和中小企業,又哪來的錢支付年利率百分之十呢?
這也是某個泡麵製造商為何之前會大舉入股台灣產業的原因之一,
好搬錢,利息又比較低。
看懂了嗎?
這樣問題就浮出來了,
那為何中國商人仍前仆後繼的去銀行貸款,難不成他們是傻的嗎?
不,他們一點都不傻,
他們從中國的銀行搬出來的金錢,
在中國經濟急速成長的時候,除了本業的經營之外,
就是到其他省分炒房地產、到國外炒房地產,當然還有台灣的房地產,
炒 → 貸 → 炒,如此循環,就像他們在自己家鄉玩的那套,
所以才會有所謂的『○○炒房團』,說穿了就是從銀行貸款出來炒房地產的團,
套句台灣炒房者(投機客)的話差不多就是,
『買了之後轉賣,等於跟銀行無息借錢出來投資還賺!』
最後把這些炒高的房地產轉手賣掉後,再去支付銀行每年的高額利息,
而中國的銀行貸款,多半是一年契約,
一年契約到期後,不像台灣可以到銀行簽名換單(簽名續貸)就好,
必須要將貸款的金額,如數匯入銀行帳戶中,代表還清,
然後再由銀行於三天到二星期不等的時間,做一個再次審核貸款契約的動作,
阿或許有人會問,阿萬一還了之後銀行不續貸了怎麼辦?
很簡單,那就像文章前半提到的,在次貸風波後許多中國的銀行做的事情,
你也不能怎麼辦,頭都已經剃一半了,
要不另尋高明,要不就是接受低額度的貸款合同。
更何況,如果真有那筆錢,又何必跟銀行貸款?
故通常就是必須仰賴民間融資,也就是高利貸的幫助,
在經濟好的時候,這段所謂的『契約審核期間』,就是高利貸賺錢的時候,
以至少百分之六月利率的基礎之下計算一下,
假如貸款五千萬,高利貸三天的利息都要將近三十萬,
如果銀行拖延個兩星期,那就是一百五十萬元的利息了。
這塊肥到不行的超級肥油,
像前面提到的『第一桶金』就是金主之一,
往往一個人募資,十幾二十個人集資一下,
等到誰的企業準備還款時,就是民間融資出動撈錢的時候了。
而房地產蓬勃的時候,
也有許多中國商人,挪用了公司的款項轉入房地產還有這塊高利貸大餅,
對他們來說,辦企業就是為了擴大規模,進而從銀行搬出更多的錢來滾錢,
當然,在那段一切看似美好的時光當中,
他們確實也享受了十分愉快的一段『中國美夢』,
只是,當次貸風暴炸開來的時候,
銀行的無預警收回貸款,
讓許多原本像平常一樣暫借民間融資的公司中箭,
看看新聞,那些倒閉的企業欠款的新聞細節,
多半都會提到『尚有民間借款○○萬元』,這下看懂了嗎?
最惡劣的是一些地方性的銀行,不僅收回貸款,
還把貸款拿去放做高利貸,
求助無門的企業走投無路的情況下,
如果不打算放手倒閉,也只能暫時接受,以尋求時間找尋別家貸款,
只可惜,最終都是找不到,承受不了高額的利息壓力,
不是讓銀行拍賣掉自己的產業,就是倒閉連夜跑路了。
你說,次貸風波到現在都多久了,
這些過去的高利貸和融資債務,和中國現在的經濟有關嗎?
我只能這樣說:
中國最可怕的是,由於大家都是你借我的,我借你的,
所以倒閉的時候,都是所謂的連鎖效應,三角債務…
一家小公司倒閉,
可能跑路的是五個炒房客、二十個小家庭借出的資金,
外加影響產業鏈○家的現金流,
但是你看看,倒閉的有多少大公司?
再想想,
從次貸風暴之後,中國又改善了多少當時的經濟病根?
還是說,只是搬錢出來,暫時用更強的藥去壓下病發而已?
我想,大紀元說的都是平行世界,
我們所看到的,也都不是倒閉和危機,
中國好棒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9.187.2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45011038.A.F06.html
推 aa152502: 看完推 10/17 00:13
推 leontj: 優文必推 10/17 00:16
推 billy027486: 推 跟以前大學生用現金卡以債養債一樣 10/17 00:18
推 Heimdallwind: 推 10/17 00:20
推 Chopstick2: push 10/17 00:21
推 victoryman: 推 10/17 00:21
推 iamten: 推 10/17 00:26
推 germing: 優文 淺顯易懂 難怪海外的說四萬億刺激是造成現在中国產 10/17 00:44
→ germing: 能過剩的原因 10/17 00:44
推 urchinchuang: 推 10/17 00:46
推 attis: 就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經濟 現在壓下就等以後發病了 10/17 01:13
推 wanderwolf: 推啊 10/17 01:16
推 huang19898: 優文推 10/17 01:27
推 ERIE34: 推分析 10/17 03:11
推 vimeo: 推 10/17 03:21
推 onlyhuman: 10/17 04:26
推 jeffych: 優質好文! 長見識,受教了! 10/17 05:08
推 amatorylai: 推 10/17 06:54
推 barlin: 這種好文不推嗎 0.0 10/17 09:23
推 charlly: 推 10/17 09:54
推 rossihsu: 10/17 10:14
推 polome: 居然看得懂!!!推 10/17 10:22
推 stock481110: 推 10/17 11:00
推 coke750101: 10/17 11:12
※ PTTakatsuki:轉錄至看板 PublicIssue 10/17 13:16
推 uzumaki: 好文推 10/17 13:19
推 heerowei0802: 一堆食人魚賠了過去,現在還想把台灣的未來也賣掉 10/17 14:08
推 yinling0105: 推 10/17 14:19
推 Dulcia: 10/17 17:3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