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專制與新封建威脅全球
September 15, 2016, 6:00 am 次
前不久,德國社會學家Harald
Welzer出版《智能專制》新書,引起學界和媒體廣泛關注和爭議。書中稱,我們生活在一個「新的封建專制」中,這一專制又以如下形式呈現:金融資本主
義、超級消費、社會非公平、對自然的掠奪、糟糕的教育、大眾的愚昧、人口暴漲、恐怖主義、債務危機、排外與極右勢力飆漲,低發展國家非人的工作條件。
Welzer的「智能專制」概念(又名「數位專制」die digitale Diktatur)意指:在互聯網時代,國家機器(特別是情報機構)與商業公司對國民及用戶在信息、個人私權與行為等方面的全面監控、侵犯和限制,使大眾失去應有的個人自由與權利。
用他的話來說即是:國家和私企對信息的積累,對消費者行為操控,(互聯網公司)反民主的制度性特徵,不斷增長的網路無政府現象與網路市場化,人們在 公共場所幾乎不再有隨機的交流,不再有人「互傳秋波」,所有人都只專心致志於智能手機,迷失方向的人對其周圍沒有感覺,「每個人都是他人的蓋世太保」,約 瑟夫‧戈培爾(Joseph Goebbels)和費利克斯‧捷爾任斯基(Felix Dserschinski)會對今天信息的累積感到振奮,「我們所處的時代比第三帝國時期更陰暗」,「甚至國家社會主義社會還給予猶太人生存的空間」,現 在連微小的空間也沒有了,所有公共場所與私人空間都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沒有人會被他人救援,社會不再有反抗等等。
Welzer這本書以文化悲觀主義角度,對後現代社會嚴重的世界性疾病作了診斷,將其歸結為八個癥結,即:超級消費、市場在所有人際活動中擴展、虛 擬世界偽群體導致個性孤立、「智能專制」掌控所有數位活動、公共事務被轉換為經濟事務、所有個體的生活狀態被詮釋為毫無選擇的命運、人們對網路行為評價的 上癮、無處不在的監控。他將這些相互關聯和凌亂的現象,稱為進入「極權的過度區間」。
這本書令人想起盧卡奇(Georg Lukacs)《深淵大酒店》(Grand Hotel Abgrund)中的妙語。從這個(虛構的)「酒店」陽台上,法蘭克福學派關注「世界的苦難」(das Elend der Welt)。在法蘭克福學派眼裡,科學和技術在現代工業社會中是一種統治和意識形態,它通過支配自然界而實現對人的支配。在工業社會和有組織的資本主義制 度內,人的精神價值是無法被拯救的。
固然,Welzer對當代社會中高新科技(如數位革命)扼殺民主制度與個人自由及其權利的描繪,過於誇大,且缺乏令人滿意的依據和論證,正如法蘭克 福學派批判理論的偏於極端一樣。但他的觀點與論述卻揭示了「後民主時代」(post-democracy/Colin Crouch)經濟精英(借助技術與金錢)綁架或左右國家權力(新社團主義/neo-corporatism),損害和犧牲其他社會階層利益的發展現實 (類似美國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的「政治衰敗論」所指的那樣)。
同時,他的描繪也確實昭示互聯網等高新科技廣泛的商業化運用,對人的思想、生活方式與行為幾乎實現了「全能」的控制、限縮與改變的危機,並且警告民 主和自由正遭到新封建主義體制的侵蝕和削減,科技、商業公司和國家權力結成的「專制」,正在形成和蔓延。也就是說,當今世界,自由與民主不僅在威權國家繼 續遭到扼殺,而且在民主國度裡也面臨致命挑戰。
(作者為德國明斯克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大陸官媒編採)
Welzer的「智能專制」概念(又名「數位專制」die digitale Diktatur)意指:在互聯網時代,國家機器(特別是情報機構)與商業公司對國民及用戶在信息、個人私權與行為等方面的全面監控、侵犯和限制,使大眾失去應有的個人自由與權利。
用他的話來說即是:國家和私企對信息的積累,對消費者行為操控,(互聯網公司)反民主的制度性特徵,不斷增長的網路無政府現象與網路市場化,人們在 公共場所幾乎不再有隨機的交流,不再有人「互傳秋波」,所有人都只專心致志於智能手機,迷失方向的人對其周圍沒有感覺,「每個人都是他人的蓋世太保」,約 瑟夫‧戈培爾(Joseph Goebbels)和費利克斯‧捷爾任斯基(Felix Dserschinski)會對今天信息的累積感到振奮,「我們所處的時代比第三帝國時期更陰暗」,「甚至國家社會主義社會還給予猶太人生存的空間」,現 在連微小的空間也沒有了,所有公共場所與私人空間都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沒有人會被他人救援,社會不再有反抗等等。
Welzer這本書以文化悲觀主義角度,對後現代社會嚴重的世界性疾病作了診斷,將其歸結為八個癥結,即:超級消費、市場在所有人際活動中擴展、虛 擬世界偽群體導致個性孤立、「智能專制」掌控所有數位活動、公共事務被轉換為經濟事務、所有個體的生活狀態被詮釋為毫無選擇的命運、人們對網路行為評價的 上癮、無處不在的監控。他將這些相互關聯和凌亂的現象,稱為進入「極權的過度區間」。
這本書令人想起盧卡奇(Georg Lukacs)《深淵大酒店》(Grand Hotel Abgrund)中的妙語。從這個(虛構的)「酒店」陽台上,法蘭克福學派關注「世界的苦難」(das Elend der Welt)。在法蘭克福學派眼裡,科學和技術在現代工業社會中是一種統治和意識形態,它通過支配自然界而實現對人的支配。在工業社會和有組織的資本主義制 度內,人的精神價值是無法被拯救的。
固然,Welzer對當代社會中高新科技(如數位革命)扼殺民主制度與個人自由及其權利的描繪,過於誇大,且缺乏令人滿意的依據和論證,正如法蘭克 福學派批判理論的偏於極端一樣。但他的觀點與論述卻揭示了「後民主時代」(post-democracy/Colin Crouch)經濟精英(借助技術與金錢)綁架或左右國家權力(新社團主義/neo-corporatism),損害和犧牲其他社會階層利益的發展現實 (類似美國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的「政治衰敗論」所指的那樣)。
同時,他的描繪也確實昭示互聯網等高新科技廣泛的商業化運用,對人的思想、生活方式與行為幾乎實現了「全能」的控制、限縮與改變的危機,並且警告民 主和自由正遭到新封建主義體制的侵蝕和削減,科技、商業公司和國家權力結成的「專制」,正在形成和蔓延。也就是說,當今世界,自由與民主不僅在威權國家繼 續遭到扼殺,而且在民主國度裡也面臨致命挑戰。
(作者為德國明斯克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大陸官媒編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